书香馈桑梓 稻香润童心:陈金花向浙江省义乌市田野拾光研学基地捐赠百余册珍贵藏书

风和日丽,稻浪飘香。2025年11月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址坛村一片即将迎来丰收的金色稻田旁,一场充满温情与文化传承意义的捐赠仪式在田野拾光研学基地温馨举行。原《小商品世界报》编辑、记者,《义乌商报》首席编辑、首席记者,义乌“书香家庭”陈金花女士代表其家庭,向该基地捐赠了多年珍藏的珍贵书籍百余册。

位于义乌江佛堂半月湾的址坛村,被深秋的义乌江水汽浸润得如诗如画。沉甸甸的稻穗谦卑地低下头,在夕阳下泛起一片流动的熔金,空气里混合着稻谷的清甜与江水的湿润,诉着着丰收在即的圆满。白墙黛瓦的别墅型村居静立田畴之间,与翩然起飞的白鹭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丰饶的乡村图景。

本次捐赠的书籍弥足珍贵,多为义乌籍人士撰写的关于义乌风土人情与市场发展的著作,是了解义乌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文献。其中包括义乌知名作家徐敢先生主编的“天歌系列”文丛6种及其专著《徐敢诗歌集》,佛堂籍知名作家贾献文的《忘年交》、《怀念樟树》,陈洪才的《鸡毛换糖传》,以及许庆军义乌市场研究专著《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等。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研学基地的藏书,更成为连接青少年与本土文化的桥梁。

代表田野拾光研学基地接收捐赠的楼女士,对陈金花家庭的慷慨义举表示衷心感谢。她介绍,农开公司佛堂蔬菜产业园内的“田野拾光”研学基地,凭借其460亩丰富的农业资源、完善的教育设施及显著的现代农业优势,已发展成为深耕现代农业、创新研学模式的重要平台。基地内规划有序,设有果蔬种植、花卉培育、农业科技展示馆等多个功能分区。通过引入大数据、智能设备等前沿技术,基地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智能化管理。其中,农业科技展示馆集中展示了无土栽培、智能灌溉、自动开合大棚等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让学生们能直观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深刻理解现代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的高效与智能。

田野拾光研学基地负责人表示:陈金花女士的此次捐赠,将书香融入稻香,让文化的根脉在希望的田野上深植。这批承载着义乌记忆与精神的书籍,将为前来研学的学生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让他们在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同时,也能读懂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完成一场知识与乡愁的双重传承。
图文丨胡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