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再次向母亲询问了解情况。
今年七八月份间,我在撰写《陈应榑烈士的事迹》时,曾特地向母亲询问有关二外太公陈应榑的事情。母亲微微皱眉,努力在记忆的深处搜寻,许久后才缓缓开口,说曾听家中长辈提起过二爷爷家的事,但具体的细节,她实在想不起来了。那模糊的回应,如同隔着一层厚重的迷雾,让我难以捕捉到有效信息。
时光匆匆,近期我再次询问母亲。然而,这一次,母亲的记忆仿佛被岁月进一步侵蚀,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她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都想不起来了。”看着母亲那略显迷茫的神情,我心中一阵酸涩。毕竟,母亲已经94岁高龄了,记忆的衰退如此迅速,就像秋天的树叶,在不经意间便纷纷飘落。这更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催促着我,必须加快挖掘陈应榑烈士事迹的脚步,否则,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永远消逝。
我转念一想,小娘舅年纪比母亲要小十岁,或许他的记忆会清晰一些。但小娘舅远在四川成都,我们无法当面交流,只能通过微信、电话这种方式进行咨询。
小娘舅陈荣才,1941年出生于义乌于宅这片充满革命记忆的土地。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硅酸盐专业,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被分配到四川成都工作。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凭借着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成为了成都轻工业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他还曾担任过中国轻工学会四川成都玻搪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保学会四川成都硅酸盐环保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学会理事等多个重要职务,在行业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退休后,着力为故乡服务,把在蓉义乌籍乡亲都组织起来,曾任四川成都振兴义乌经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25年9月19日,我在微信上向小娘舅咨询了有关二外太公陈应榑的事情:“舅舅,关于二外太公陈应榑,您听到过的请都回忆一下,写一点或语音说一下,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表示需要更多旁证材料。”
小娘舅回复道:“安平,陈应榑爷爷在解放前被杀害一事,我母亲抱着大哥到县政府门口看到二爷爷头挂在上头!吓坏了!流着眼泪往东门金山岭顶我奶奶家跑!我在读绣湖小学、义乌中学时都听妈妈讲过多次,也看到过大哥写的日记!”
我心中一紧,连忙回复:“嗯嗯,这个很重要。”
小娘舅接着说道:“但我妈妈对我讲的这些时,总要我不要说出去!”
小娘舅又补充道:“二爷爷被杀害,头颅被悬挂在国民党县政府大楼上示众!对我们家总不是好事,大人都要求我们小孩不要对外说这件事。”
我理解小娘舅和长辈们的担忧心理,回复道:“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大人都害怕给自家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接下对话内容不在本文话题内,此处删减。)
我继续鼓励小娘舅:“舅舅好,不要睡太迟了。今天也可以,明天也可以,想到些什么就写一点,谢谢舅舅。”
之后,我又委托小娘舅帮忙咨询落户在上海的二娘舅。小娘舅很热心,直接打电话给二娘舅询问了关于二外太公陈应榑的事。过后,小娘舅告诉我,二娘舅表示自己也没有更多关于二外太公的记忆了。
从母亲和小娘舅、二娘舅的反馈来看,虽然目前获取的信息有限,但小娘舅提到的二外太公被杀害这一事件,无疑是陈应榑烈士事迹中的一个关键佐证。
母亲记忆的快速衰退,让我更加意识到挖掘和记录这些历史信息的紧迫性。而小娘舅提供的这一重要信息,为后续的调查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我将继续对陈景惠大娘舅写的《香山铁人传》自传和 2018 年续修版《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深入考证,那里面或许记录着更多关于二外太公的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陈应榑烈士的英勇事迹和悲壮人生。
接下来,我还打算根据这一线索,希望通过专业人士,进一步查阅义乌当时的历史档案,了解解放前义乌县政府周边的相关事件。我深知,挖掘陈应榑烈士的事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为了不让英雄的事迹被岁月尘封,为了让英雄的精神得以传承,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