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苏溪36】牺牲在河南永城的苏溪籍烈士——陈迎荣
本帖最后由 huyuxi 于 2024-7-12 18:11 编辑【孝义苏溪36】牺牲在河南永城的苏溪籍烈士——陈迎荣
苏溪镇
编者按
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颜乌侍亲极孝,父亲死后,他悲痛难当,赤手刨土筑坟葬父,感天动地,引来乌鸦群衔土相助。两千多年来,颜乌后裔就聚居在颜村和颜坞村一带,苏溪镇也被称为“孝义故里”。为弘扬孝义文化,践行孝义精神,苏溪镇推出“孝义苏溪”系列孝义故事。本期推出第三十六篇。
他的名字叫陈迎荣,义乌市苏溪镇新厅村人,牺牲时年仅24岁。陈迎荣在永城是著名烈士,因为个人信息缺乏,此前还一度以为他是诸暨人。在永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永城烈士寻亲志愿者和叶庆华的协同寻访下,最终确定了他的身份。今年5月,永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打电话到新厅村,通过村干部联系到陈迎荣的侄子陈杰人。
“他本名叫陈雄银,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八。”陈迎荣参加革命后换了名字,致使他牺牲84年,家人难以获得丝毫音讯,父母和兄弟姐妹盼着他回家盼了一辈子,最终还是带着遗憾走了。陈杰人说,长辈临终前的遗憾,如今终于有了交代。
出身贫农家庭 在爱国浪潮中参加革命
1917年,陈迎荣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家里人口多,吃不饱穿不暖是生活常态。“我听父亲曾说起,当时家里能有一碗稀粥吃,都是了不得的事情。”艰难的环境之下,陈迎荣兄弟几人变得十分独立,年纪轻轻便开始闯荡社会讨生活。
10岁那年,陈迎荣偷偷跟着四哥陈雄献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进了一家丝绸厂做工。1927年2月19日,陈迎荣来上海没多久,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爆发,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工人陷于孤立,起义再次失败。不久后,陈迎荣参与了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这次由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兼特别军委书记周恩来担任总指挥,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
1931年冬,陈迎荣进入申新第九纺织厂做摇纱工。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迎头痛击,陈迎荣再次参加工人运动,开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在一阵阵爱国浪潮中,陈迎荣的思想开始慢慢觉醒。
1934年2月的一天,在摇纱厂工人会上,陈迎荣突然被国民党反动军警以捣乱分子、共产党为由捆绑起来,审讯时,他毫不示弱,理正词严地说:“工钱少,吃不饱,只有声讨。”对方无可奈何,便将他押送苏州监狱。在3年监狱生活中,他在同室难友吴敏等人帮助下,学习文化,接受革命教育,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陈迎荣被释放出来,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他于1937年10月21日和施宁、钱申夫等7人奔向陕北,于12月底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他们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被编入中央陕北公学第一期学习,并于1938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进入“抗大”学习 未毕业奔赴豫东敌后
入党后,陈迎荣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编入一大队六中队。在校期间,陈迎荣认识了浙江籍的寿松涛、糜云辉、马乃松等老乡,他们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立志报国。“听父亲说,八叔刚开始还会寄信回来,后来兵荒马乱,信也越来越少了。”陈杰人说,陈迎荣曾在信中提到,他在“抗大”学习时曾聆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领导同志作军事报告,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增长很快,在政治、思想和军事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1938年8月初,陈迎荣在“抗大”还没有毕业,便受党中央派遣,和寿松涛、马乃松、糜云辉等13位同志经武汉和豫南竹沟奔赴豫东敌后。寿松涛的妻子曾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文章中回忆:“在通往豫东的乡间小路上,到处都是泛滥的黄水,有的地方已成了没膝深的泥潭,陷进去好半天拔不出来。我们高一脚低一脚地向前走,有时白天在野地里休息,晚上赶路;有时白天行动,夜间在房檐下打盹,大家互相鼓励、轮流放哨”,终于抵国民党宋克宾部,陈迎荣任组织科长。
陈迎荣任职后积极开展工作,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调配干部宣传抗日救亡,成立了各种抗日救国群众组织。为了培养敌后抗日斗争骨干,征得组织同意后,从1938年10月到1939年初,在永西龙岗集附近的菅沟、白楼、王石井栏连续举办了三期抗日干部训练班,寿松涛、马乃松、糜云辉、陈迎荣分别担任教育长、队长、政治指导员、副队长,到后期还发展了20多名中共党员。一些同志回忆当时情形时说:“永城沦陷后,大家都觉得缺了主心骨,共同心愿就是期盼着共产党的到来,继续领导我们抗日,干训班真是一场及时雨。”
1938年12月下旬,永城日军千余人,乘装甲汽车30多辆,在骑兵配合下,向龙岗地区“扫荡”。当时,整个龙岗集烟雾弥漫,火焰冲天,墙倒屋塌,尸体遍地,血污横流,国民党第三总队司令兼永城县县长王化荣元气大伤,也失去了坚持敌后抗战的信心,带着残兵700多人逃至周口投靠国民党豫东办事处。至此,国民党力量全部退出永城,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永城抗战的新局面。陈迎荣随寿松涛赴永北,联合地方武装,指挥永城独立大队剿灭土匪,安定人心扩大武装,先后建立了五个新的独立大队,并号召各党派、人民团体团结抗日。
英勇抗击日寇 却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1939年8月下旬,驻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区的永城抗日游击队归属彭雪枫领导,29日在永南书案店(现裴桥镇书案村)整训,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任总队长,孔石泉任政委,陈迎荣调任第一总队第四大队政委。
10月中旬,陈迎荣随整训后的第一总队从书案店开赴永北芒砀山区,带领300余人的武装队伍,以芒砀山区为依托,辗转在永北、夏东、砀南、萧西地区。11月3日,陈迎荣带领第四大队远道奔袭孔庄、袁楼敌伪据点,捣毁了大汉奸张子航的老巢,接着袭击了夏邑县城东关。
1940年2月26日清晨,驻砀山之日寇一部乘汽车10辆,坦克车两辆进犯芒砀山区,鲁雨亭立即召集总队干部研究作战方案。陈迎荣奉命阻敌,命令八连从磨山西顺路沟东进,剿敌后路,自己带七连从山城集东北、僖山脚下进攻,将敌包围。陈迎荣身先士卒,涌向敌人阵地,敌坦克抢先占领了僖山脚下,陈迎荣沉着应战,待敌坦克、汽车相距仅有50多米远时,他大喊一声“七连同志冲呀”,战士们跳出战沟冲上前去。
7月,第一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十七团,陈迎荣任该团第三营营长、政委。这支600余人的部队,在他的率领下,配合兄弟部队先后参加永砀公路刘店伏击战和胡桥、朱楼、孟楼袭击战,拔除了大房庄日伪据点等。
正当抗日态势逐渐向好时,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和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分别在永萧边境叛变,时称“耿吴刘叛变”,又称“永萧事变”。陈迎荣和团政委蔡永、副团长周大灿、政治处主任糜云辉等60余名排级以上干部被捕,被关押在永城市邵山村一个深院后宅屋里。
据永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记载,蔡永、周大灿曾在入夜后密议突围,决定由陈迎荣、吴生才(一营营长)和晏平仲、梅汉方、杨友合等7同志组成突击队,以灭灯为号,卡死看守,抢夺机枪。突围中展开搏斗,有4名同志当场牺牲,10多人受伤,但是大部分同志都冲了出来。
陈迎荣突围后,在群众帮助下,绕过敌据点,闯过封锁线,两昼夜跋涉,经永北火神店、王河和永西北歧麦、龙岗、卧龙到达永西南夏桥集,遇到本营七连从旅部领棉衣归来。他把刘子仁叛变、血战突围的情况告诉了连领导,并提出快把七连带回旅部。就在此时,刘子仁亲信、七连排长姬朝凤开枪,陈迎荣和七连连长、指导员等7人当场壮烈牺牲,七烈士遗体被邵山群众收殓安葬于邵山北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群众经常到邵山七烈士墓吊唁。1997年,永城市对邵山七烈士墓进行修缮,在墓周围拉起1米多高的院墙并立碑纪念,2004年将七烈士墓列为永城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80多年来,全家始终没有八叔的音讯,爷爷奶奶临走前还在念叨着:“雄银,你到底在哪里?”陈杰人说,希望有机会能去永城,带八叔坟上的一抔土回来,洒在爷爷奶奶的墓旁,让他们得以“团聚”。
来源:2024年7月7日金华日报
作者: 季俊磊
编辑: 刘子琪
让他们得以“团聚”。 团结抗日。 好好好 英烈路 下午好!今天的稠州圈及杂谈帮我点个赞,非常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