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镇老韵(八)
本帖最后由 沉沙 于 2024-12-14 20:36 编辑老镇老韵(八)
李邦林
二十 “土匪”丁谷
塔山下村人对丁谷的印象大多来源于祖辈的口传,他们口中的丁谷并没有山寨野岭的匪气,也没有引刀江湖的豪兴。那年有个同村乡民到兰溪龙游贩猪仔,丁谷看见扁担上的那个“丁”字,便唤起了他对家乡的顽固记忆,引发了他的缠绵乡愁,硬是拖住留下在他的军营里过了一夜,敲开一坛陈酿,两人在灯下彻夜长谈,一醉方休。
丁谷(1907——1950),丁丰鲁,官名谷,字凤玉,佛堂镇塔山下村人。其出身贫寒,祖辈几代都是在泥土里翻耕锄耘的乡野匹夫。在他再次回望云黄山上的塔影和余晖里双林寺残败的瓦顶,他踌躇满志,此去一别,何时再见生养他的家乡,何时再来孝敬日渐衰老的爹娘。
几年后当乡邻们再次见到他时,他已是一个身材高大,英姿飒爽的军人了。他的发迹完全取决于他富于传奇色彩的营伍从戎生涯。
上了年纪的塔山下人至今都还记得两个人,一个是操绍兴口音的外乡人石子文,一个是人高马大的丁祥云(村里人都叫他奴奴)。他们的出现都与塔山下的丁谷有关。石子文是丁谷手下最忠诚的勤务员,奴奴是丁谷唯一的儿子。丁谷是土匪,1951年,跟随他多年并在枪林弹雨中一路厮杀过来勤务兵石子文先生,将丁谷那智残并患有癫痫病的八岁儿子奴奴带回他的故乡——佛堂镇塔山下村,纯朴的乡亲们和善地接纳了他们,一直相安无事地在那儿过活送终。
丁谷幼年随父母从塔山下来兰溪迁城北黄泥岭村。民国25年(1936)29岁时至桐庐当警察,不久去杭州当警员。民国31年(1942)5月,兰溪县城沦陷。7月丁谷于山岩等地组建“三乡”独立中队约30余人,开展抗日活动。击毙城北柳尖山炮台日军小队长和士兵6名。翌年被县政府收编为兰溪县马涧区自卫队,任丁谷为大队长。
丁谷的发迹地在兰溪。马涧、大源一带民众知道一介武夫带领着他的队伍活跃在抗日的前沿,多次深入虎穴拔掉岗哨。最惊心动魄的是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正月十二日,装备精良的日军百余人在杭属的俞家墩围剿丁谷部下的四十人,在枪林弹雨里激战了两个多小时,打得非常惨烈,双方互有伤亡。丁谷在此役中不幸被流弹击中,子弹从他的左颊击入,又从他的右颊穿出。他抺了一把满脸如注的鲜血,口中用义乌话骂了一句狗弄的东西,扫出一棱子弹后,重伤倒地……
《兰溪县志》中对丁谷的记述是:“民国31年(1942)12月15日上午9时,梅岩、华峰、岩山3乡联合自卫中队30余人,在中队长丁谷,代指导员孟光发带领下前往柳尖山攻袭日军炮台。其时,行田正在指挥驻该炮台的日军调防。自卫中队队士隐蔽行进至该炮台附近,突然奋起,迅即以手榴弹摧毁其前沿防御工事,冲入炮台,一齐开枪猛烈射击。日军猝不及防,小队长田中富三及日兵10余人当场被歼。日军大队长行田仓皇逃至化里村前,被追击的自卫中队队士姚根喜、吴春发等包围,行田拔刀抵抗,当场被击毙。这次战斗的胜利,受到了民国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传令嘉奖,还得到了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发的奖金。”
这个大半辈子都在山林里谱写生命之曲的乌伤大汉,最终没能把握变幻莫测的政治走向,多次失去了重生的机会,一个带着累累伤痕的孤胆军人,一个在血肉横飞的疆场上出生入死的男人,望着兰江畔的渔光帆影,身处旧朝遗臣的晚境,醉意中带着原始的野性和冲动,引导自己走向一个未知的归宿。1950年11月6日,他倒在了省城松木场繁盛的山林之中。
他的妻子,那个漂亮修长的安徽女人,一直没能前来看过她智残的儿子,便在塔山下人的视野里消失了,村里人知道,她心里有痛,族亲们会替她点上清明冬至的香火的。
二十一 外婆的斤包袋
外婆是个老古董,这不单因为她有一双如今不多的三寸金莲——旧社会对妇女束缚的活生生见证,身边还有一只舍不得丢弃的布袋——斤包袋,以及一串关于斤包袋的故事。
斤包袋又名警报袋或飞机袋,是一种用洋布缝成的不加任何装饰的布口袋,袋口用带子一抽,东西装在里面万无一失。
外婆出嫁后的第三年,日本鬼子的铁蹄残踏了故乡本来就不宁静的土地,从此简陋的村舍上空就升起了一股狼烟。一天,村里的三伯到小镇上去赶集,突然飞来了两只飞机,庄稼人还没明白过来,飞机掷下两个铁疙瘩,并在地上开了花,灾难降临到了平民百姓的头上,市基上死了一百多人,当时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扒在娘的身上,撩开娘破衫中的乳房,专注地汲着尚有余温的血奶,他不知道这是母亲给他的最后一口营养啊。这惨象一直灼伤着古镇人,如今在当年的遗址上竖起了一块巨石,以石头万古不灭的质地和镌刻其上的碑文,让镇子人记住和平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三伯的尸体抬回来后就葬在后山背,从此后外婆生活中就多了一项“逃难”的内容,村头的钟声一响,村民们就诚惶诚恐地收拾好粮食衣物,携老带少逃难山区。在逃难过程中,斤包袋就成了乡亲们形影不离的伙伴,他们把日常用品往袋里一塞,慌乱中就上路了。因“斤包”与“警报”谐音,人们也叫它警报袋。
那天村头的警报又拉响了,外婆在外公的呵护下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扭动着三寸金莲,拎着那只警报袋又逃难去了。这回天上没来飞机,地上却来了一群打着膏药旗的鬼子,乡亲们都分散往山里跑。隆冬的原野显得异常萧条冷落,外公他们躲进茂密的柴蓬,大气也不敢出一声。惊惶地看着鬼子在追赶奔跑的女人,放着冷枪。为了防止襁褓里的幼女啼哭,外婆将干瘪的奶头塞进婴儿的小嘴之中,在外婆的视线里,亲眼看见鬼子追上兰英婶,四五个大兵就在江堤上奸淫了她。兰英婶是外婆的闺蜜,也是一个命苦的女人,嫁到村后,丈夫就生痨病死了。村里许多后生都想她,她视贞节为生命,硬是再不嫁人,一直守着她的寡妇生活。几天后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直挺挺地吊死在丈夫墓前那棵歪脖子乌桕树上,身旁还挂着那只紫酱色的警报袋……
外婆为这事伤心地哭了好几天,直到前几年提起还用衣袖擦着浑浊的眼泪。 李老师的作品写得真好,超赞!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李老师的作品起来真过隐瘾,就像在读老镇的一部史诗! http://pics-app.cnyw.net/static/gifts/11.png送出点赞x1 http://pics-app.cnyw.net/static/gifts/11.png送出点赞x1 为抗日英雄致敬!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家山,那里总有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情结,逝去的是时光岁月,留下的是沉淀和遗存。 欣赏 两篇文章,一篇道尽丁谷跌宕一生与时代悲歌,一篇诉尽战争残酷与和平不易,皆令人唏嘘喟叹,深感命运无常与和平珍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