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富 发表于 13 小时前

【孝义苏溪(44)】 默默无闻的抗美援朝电话兵——金相喜




   【孝义苏溪(44)】
默默无闻的抗美援朝电话兵——金相喜


苏溪镇





编者按


   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颜乌侍亲极孝,父亲死后,他悲痛难当,赤手刨土筑坟葬父,感天动地,引来乌鸦群衔土相助。两千多年来,颜乌后裔就聚居在颜村和颜坞村一带,苏溪镇也被称为“孝义故里”。为弘扬孝义文化,践行孝义精神,苏溪镇推出“孝义苏溪”系列孝义故事。本期推出第四十四篇。


   在军营中,有一种兵叫电话兵。而电话兵是军营里的“神经中枢”,他们的工作可用“默默无闻”来形容。


   义乌市苏溪镇徐丰村的百岁老兵金相喜,就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电话兵,他默默无闻的经历虽不被人们所了解,而他的档案中却有详细记载。





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保家卫国,大龄青年金相喜与众多热血青年一样,积极报名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经体检、政审合格后,28岁的金相喜于1951年3月如愿实现了参军梦。


金相喜和众多义乌籍的志愿军新兵战友,首先到金华罗店华东新训12团进行了新兵训练,每人打了3发子弹后就开拔到辽宁安东(今丹东)。


金相喜被编在志愿军工程兵15团3营营部,他回忆说:“志愿军过鸭绿江,都是在晚上6点之后。我部经过连续18天夜行军,才到达目的地。我们的营部设在文仁洞,我被编在了电话班,成了一名电话兵。”


电话兵工作时,耳朵里塞着耳机,指尖在交换机上翻飞,一根细细的电话线,就是他们的阵地。值班室的灯光总亮得比晨号早,比夜哨晚,听筒里传来的每一个字都连着作战指挥室与战场间的指令、前方与后方的动态。


他们得在嘈杂的电流声里辨清最细微的语调,在紧急的呼叫声中保持最沉稳的应答。有时候是重复了几十遍的坐标,有时候是被枪炮声打断的只言片语,他们像拼图高手,把零碎的信息凑成完整的命令。电话线是他们的武器,交换机是他们的战场,寂静的值班室里,藏着整个营区的心跳。


“正因为自己是一名电话兵,没有野战部队炮火连天的场景,也没有工程兵连队战士那样的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艰辛场景,不过,电话兵的职责就是始终保持线路畅通,及时准确将部队首长的指令传达到基层或把基层连队的战况迅速及时报告给上级。”金相喜说,其所在部队在朝鲜仅仅驻扎了4个月,随后就奉命回国。


电话兵干一行爱一行转行测绘员


   部队回国后,恰逢1952年春节。志愿军工程兵15团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7181部队,在湖南醴陵进行整训学习。


经过8个月的政治、文化学习后,7181部队开拔到海南岛,承担建设国防工事建设任务。


入朝期间,由于金相喜业务素质高,从无出现过差错,所以回国后,部队依然安排他在营部继续担任电话兵。


    默默无闻的工作一干就是4年多。期间,每年都有老兵复员。1956年1月,营部测量队老兵复员回了家。根据实际需要,营首长调整他到测量队担任测绘员,测量队另一名测绘员恰好是义乌吴店籍的吴姓战友。他俩的任务,就是测量坑道建设和轻重机枪工事建设的正确数据。


   义乌俗话说:“换样生活(工作)换块骨头(重新学一门知识)。”从此,金相喜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虚心向有经验的战友们学习,每天认真积极地测好数据并如实填写表格。在炎热的夏天,他和吴姓战友顶着酷暑,认真工作。任务紧张时,风雨天照样完成任务。


1956年2月,因金相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当年11月,他又获得一次连嘉奖。


金相喜的表现,部队对其评语:“该同志自参军五年多来,思想稳定,接受新事物快,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工作积极肯干,能圆满地完成侦测任务,上级交给一个任务能不讲价钱去执行。生活朴素,作风正派。”


在县水利局工作因测量队解散回家务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57年1月,服役6年的金相喜和吴店老乡一起复员回家。


   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规定,他俩一起被安排在义乌县水利局工作,工作岗位仍然是测绘员。


   金相喜回忆说:“当年,我把党的组织关系和户口全都转入了县水利局。干了大概两三年吧,恰遇‘三年困难时期’,测量队解散,我和老吴战友各自回到了生产队当了农民。”


按说,金相喜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初期,找有关部门去申请恢复职工待遇。但他考虑,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就不想给国家增加麻烦,所以并未去办理申请手续。


   遗憾的是,水利局测量队解散后,因多种原因金相喜党组织关系未及时转回徐丰生产队党支部,随之就与组织失去联系。尽管如此,但金相喜依然保持着一名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在生产、工作、学习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如今102岁的老兵金相喜,与同村的抗美援朝百岁老兵金昌伦等战友,各自在家安享晚年,常常免费乘坐公交车去市内演大戏的村庄看大戏。他俩由衷感叹赶上了新时代,享受着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常常前去慰问他们。



作者: 胡木水
编辑: 张姗姗
一审: 毛林峰
二审: 楼哲迪
终审: 蒋方一 贾贵俊


小小富 发表于 13 小时前

默默无闻的抗美援朝电话兵

小小富 发表于 13 小时前

享受着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

小小富 发表于 13 小时前

由衷感叹赶上了新时代

弱者的呐喊 发表于 12 小时前

依然保持着一名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在生产、工作、学习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弱者的呐喊 发表于 12 小时前

家国情怀

沈阳光 发表于 12 小时前

电话兵的职责就是始终保持线路畅通

沈阳光 发表于 12 小时前

电话线是他们的武器,交换机是他们的战场,寂静的值班室里,藏着整个营区的心跳。

超级蜗牛 发表于 2 小时前

好好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孝义苏溪(44)】 默默无闻的抗美援朝电话兵——金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