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烤”验防暑忙 雷雨频发需提防
7月20日,为期30天的三伏天正式开启,高温天气如影随形,让市民感受到暑热“大杀四方”的威力。不是说有台风吗?为什么这几天不见凉快呢?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此次台风“韦帕”对我省没有直接影响,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凉爽。未来几天,我们将面对高温热浪和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从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来看,本周前期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偏东气流影响,后期受海上热带低压外围环流影响,均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天气,需防范局地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别看天天都有雨水的身影,本周气温并不低,尤其是周一至周五,最高气温都在35℃上下,再加上时不时来点雨水,就是经典的“高温搭雷雨”组合。虽然这些雨水能为白天带来短暂清凉,但闷热感并不会减轻,反而让体感温度超过35℃,加重闷热不适,可能引发中暑等健康风险。市气象部门提醒,未来七天我市天气多变,市民在防暑防晒的同时,要警惕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外出时请备好雨具,驾车注意路面湿滑,避免在雷雨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再来看看大家关心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仅30天,比往年缩短了约10天,成为“最短三伏天”。这一变化引发了公众疑问:三伏天减少是否意味着暑气会减轻?答案是,并不会。三伏天缩短未必带来清凉。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称,今年入伏前,全国多地气温已显著偏高,且末伏正值立秋之后,立秋后高温天气可能更集中,持续更久,防暑压力反而更大。总而言之,尽管三伏天减少,但暑热威力不减反增,市民不可掉以轻心。防暑养生仍是当务之急。针对三伏天的健康养生,可以从衣食住行多个角度做好应对。生活上,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老人需警惕颈椎、腰椎不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后,不妨早晚开窗通风,或在温度不高时到户外适度锻炼。出汗后进入室内,应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切忌直接冲凉水澡,以防心血管不适。饮食调理方面,每日饮水量可控制在1500毫升至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为宜,避免口渴才喝水或大口饮用冰镇饮料。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隔夜菜,多吃薏米、芡实、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中医养生方面,夏季心火较旺,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等能清热泻火,适合易上火人群,但脾胃虚寒者需谨慎食用。此外,近期“三伏天祛湿”话题热度高涨,晒背、光脚踩鹅卵石等方法风靡网络。值得注意的是,不可盲目跟风。晒背等偏方仅适合寒湿重或虚寒体质的人群,若本身是火热体质,盲目尝试反而会加重热气。三伏天养生,重在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