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下午,在好友张总的引荐下,我们驱车前往上海闵行区伟业路881号的蔡兵美术馆,拜访当代艺术大师蔡兵先生。
就在昨天,一场名为“菁华·意境:中意艺术家的对话”的版画展在这里盛大开幕。中国艺术家蔡兵与意大利版画家布雷萨努蒂的76件作品在此相遇,东方水墨的诗意与西方超现实的哲思在方寸之间碰撞交融。这场展览不仅是两位老艺术家的创作对话,更是蔡兵艺术生涯的生动缩影,扎根传统、拥抱世界,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突破,谱写着中国艺术的现代篇章。
原定采访计划因此调整延后一日。今日午后,在绵绵秋雨中,我与张总特意提前一个多小时抵达美术馆,以便能从容地品味这些凝结着艺术智慧的珍品。这座艺术殿堂被一圈偌大的草坪温柔环抱,主体建筑是一座线条简洁的二层现代展馆,像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走进展馆,丰富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数量之多、精彩之至,让我目不暇接,深深震撼。
蔡先生携师母准时现身,握手寒暄间难掩儒雅风范。虽已年逾耄耋,却不见龙钟之态,举手投足间透着艺术家的从容。茶香氤氲中,访谈缓缓展开。
蔡兵先生是上海本地人,1943年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浸润于江南文化,老城厢的喧闹、石库门的烟火和小弄堂的市井生活在他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六岁执笔临摹《芥子园画谱》,是童年记忆中最鲜活的艺术启蒙,工整细腻的笔法为他日后创作奠定根基。
1960年,蔡兵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系统研习版画与国画。在校期间,他广泛涉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印象派的光影变幻、立体主义的解构重组,令他眼界大开。毕业后,他负笈东瀛,先后赴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深造,并代表中国艺术家参加挪威第七届国际版画展。这段跨洋求学经历让他深刻体悟:“艺术的真谛在于融合,而非国界。”
1972年,版画《会战》入选全国美展并赴欧洲巡展,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初显其艺术锋芒。此后数十年,他佳作频出:1980年《云南小景》登陆法国秋季艺术沙龙,成为最早在国际崭露头角的中国艺术家之一;1990年首创“玻璃彩印版画”,获中国首个美术界发明专利,开创版画技术新纪元;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奠定业界泰斗地位。2019年,蔡兵美术馆落成之际,他将毕生创作的4608件作品悉数捐予国家,筑就公共美育的丰碑。
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蔡兵始终行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早期作品《夜歌》《不停的夜》以铁划银钩般的黑白线条勾勒工业文明,彰显现实主义锋芒;八十年代转型“现代中国画”,将西方油画的色彩体系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熔铸一体。《上海之夜》以几何构图解构都市霓虹,《水乡情怀》用抽象笔触重构江南民居,诠释着“融”的美学理念,打破媒介藩篱,重塑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
作为横跨中西的艺术桥梁,蔡兵的作品屡获国际殊荣。《乡村牧歌》入选2012年伦敦奥运会艺术展,《新屋》斩获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奖,多幅力作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永久典藏。日本评论家清水保夫盛赞:“蔡兵的作品实现了东西方美学的完美共生。”近年创作的《地球家园》系列在联合国总部展出,以艺术之力呼唤生态文明;疫情期间创作的《逆行者》系列,则以版画为载体向全球抗疫英雄致敬。
蔡兵的艺术哲学浓缩于“融”字——融汇传统精髓与现代语言,贯通东方意境与西方形式。他常以速写捕捉灵感碎片,再将零散意象重组为超现实画面。正如其在《绘画构图手记》所言:“艺术不是自然的复刻,而是心灵的再造。”
这种创作理念延伸至材料实验领域:陶瓷釉彩与版画的跨界融合,油画棒在宣纸上的恣意挥洒,乃至将建筑废墟转化为装置艺术,无不彰显其突破边界的勇气。他始终追问:“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让中国艺术获得普世表达?”
作为艺术教育家,蔡兵先生身兼数职:上海华夏书画院院长、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艺术导师。他倡导的“速写进社区”活动,十余年间培育艺术爱好者数万人。其美术馆定期举办的公益讲座与亲子工作坊,已成为沪上重要的美育平台。
从江南少年到国际大师,蔡先生用六十多载春秋书写了跨越东西方的艺术传奇。他的创作既是个人生命体验的淬炼,更是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生动例子。正如法国评论家马塞尔·穆利所言:“蔡兵的作品证明,真正的艺术永远在突破边界,而美,是唯一的世界语。”
如今,82岁高龄的蔡老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工作室里堆积的草图与实验性作品,见证着这位艺术长者的赤子之心。面对镜头,他笑谈:“艺术没有终点,就像生活永远需要新的惊喜。”这或许正是他艺术人生的最佳写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永葆好奇,永不停歇。
临别,我向蔡老分享了一则喜讯:10月14日,在我家乡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这座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正以数字化姿态链接世界。蔡老听闻后目光炯炯,欣然表示若时机合适,定当前往义乌走走。他说:“这里或许能成为中国艺术拥抱世界的新窗口,很期待探讨如何让传统笔墨通过这个充满活力的平台,与全球对话。”
2025年10月16日于上海

作者简介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