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稠 于 2017-12-6 18:26 编辑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对此我市从在2014年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
现在“三年行动计划”时间已过,我市已建成330座太阳能生态垃圾房,基本覆盖全市95%的农村。那这些每间耗费了十三万到十五万元建成的太阳能生态垃圾房,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怎么样呢?对此《今晚播报》的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上篇:闲置 焚烧 胡乱用 太阳能垃圾处理站问题多
问题一:垃圾焚烧 设施破损
这里是佛堂镇杨宅村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因紧邻稠岭线,往来交通便利。记者从佛堂镇农办了解到,该站点是佛堂镇第二批兴建的太阳能垃圾站,投资在十三万元左右,于2016年4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从远处望去,杨宅村的这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并无异常,可等记者走近后却发现,处理站内用于堆放不可腐烂垃圾的清运仓内墙、卷门等有明显被焚烧的痕迹,且焚烧垃圾的次数应该是比较频繁的。再看几间生态垃圾房,门锁、排气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类似的焚烧和破损情况,记者在佛堂镇的继成村也看到了。
据佛堂镇城市管理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焚烧垃圾的情况,他们是了解的,也调查过其中的原因。佛堂镇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老百姓扔出来的太多了,而且我们市里面的垃圾填埋场,破床这些东西是不收的,然后我们镇里面的清运,基本上是生活垃圾。比如说你厕所马桶扔出来了,一张破桌子,破床扔出来,清运公司有可能就不拉,也存在这种情况,然后可能我们村里面有些管理人员就点把火烧掉了”
除了佛堂镇,其他镇街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
在稠江街道红联村,这里共有五个垃圾仓,四个可腐烂垃圾仓,一个不可腐烂垃圾仓。不过,可腐烂垃圾仓只有一个在使用中,其余三个没有使用过的痕迹。记者看到不可腐烂仓里面堆放着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样的情况在赤岸镇南青口村也存在,记者透过垃圾处理站二楼的投放口看到,在可腐烂仓里堆放着混合垃圾。显然,这些垃圾根本没有进行过二次分类。
问题三:太阳能垃圾站处理站闲置
除了垃圾站的破损和焚烧情况,有的垃圾站甚至没有投入使用过。在江东街道金星村,记者看到太阳能垃圾处理站被建在一座离地面一米多高的“孤岛”上,清运车压根无法接近,投入使用更是无从何说起。记者试着爬了上去,发现这处垃圾房的闲置时间应该比较长,周边已长满了荒草,外墙还被人当成了广告墙,涂满了各类小广告,其中一扇垃圾仓的大门也遭到了破坏,看着令人十分惋惜。无独有偶,在江东街道东上村,记者在紧邻南江的一片空地上,找到了该村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不知什么原因,这处垃圾处理站居然变成了一个杂物堆放点。垃圾投放口外的过道被各种杂物占据着。
随后记者又相继走访了苏溪、义亭等镇街,发现这三类问题普遍存在,闲置、破损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比比皆是。
这些政府斥巨资建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为何会存在这些问题呢?究竟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
中篇:“房长”成摆设 负责人不负责
记者来到江东街道东上村。刚一进村子,记者就看到,几乎每家门口都放着两个垃圾桶,用于区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垃圾,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情况并不理想。不管是可腐烂垃圾,还是不可腐烂的垃圾,都被村民一股脑儿扔在了一个垃圾桶内。而当记者向村民询问是否了解村里太阳能垃圾处理站时,大家的回答也几乎出奇地一致,都说自己不去也不了解情况。
可见,在垃圾分类的第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不过,普通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不高,那么作为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的环卫工人又是否如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呢?这里是廿三里街道联五村,记者看到一名环卫工人将收集来的垃圾全都倒进了不可腐烂垃圾仓,根本没有进行二次分类。
当记者问环卫工人为什么垃圾没有分类,对方说“一会再分一下”。
出现这样的现象,相关负责人的监管又体现在哪里呢?记者了解到,每一个垃圾处理站都有一个房长。房长的基本职责是一日一巡查。
记者对多个太阳能垃圾处理站房长进行了电话采访,结果有些负责人对垃圾站日常运作的问题完全不熟悉。据了解,目前太阳能垃圾处理站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处理站的负责人也大都由村委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但实际上负责处理站运作的却不是房长。可见,这些房长只是“摆设”。
试问,“负责人不负责”,又有何用呢?那是否这些直接由村里的村委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的房长制在垃圾站管理过程中行不通呢?在后续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陈镇红旗村也是由村委主任作为太阳能垃圾处理站的负责人,但他们的处理站却办的有模有样,不仅充分利用其了太阳能垃圾处理站的垃圾回收、处理功能,还让垃圾站成了一处供人学*参观的示范点,为村里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下篇:责任到人 垃圾分类处理才能实现
这里是大陈镇红旗村的太阳能生态垃圾处理站,靠近处理站后,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在处理站的二楼,几名环卫工人正将从村子里收集过来已初步分类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确保可腐烂垃圾全被投进了处理站的可腐烂垃圾处理仓中。陈黎明是大陈镇红旗村的村委主任,也是这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的房长,他告诉记者,红旗村的这处生态垃圾房早在2015年年底就建成投入使用了,目前运转良好。
大陈镇红旗村村委主任陈黎明说,“我们的垃圾房是三个腐烂仓,一个是其他垃圾的清运仓,其他垃圾我们是每天都负责清运出去的 三个腐烂仓的话。目前我们已经堆满了一个多,它主要是把那些可腐烂的东西放在这里面利用太阳能的高温促进它腐烂,腐烂掉的这些东西我们拿到农田里给老百姓种庄稼和树苗的时候用作肥料”
陈黎明说,政府出资建起的这座生态垃圾房不仅可以当做普通的垃圾房使用,还能处理可腐烂垃圾,生成肥料。不但解决了环保问题,还节约了资源消耗,是一举多得的好东西。可要想利用好这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村民做好垃圾的分类问题。为了让村民真正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村两委可是想了不少法子。
大陈镇红旗村村委主任陈黎明还说,“用“党员连万户”的形式 用宣传传单 分发到每户村民手里 然后利用妇女这块 妇女顶半边天 在文化礼堂举行垃圾分类比赛 让大家更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第三我们使用了垃圾分类考核制度 满分是十分 如果垃圾分类不分 那会扣去四分 分的不好会扣去两分 我们是以这个积分来奖励老百姓 拿积分来换取奖品”
现在,红旗村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成了大陈镇的垃圾分类示范点,引得不少人前来参观学*。记者从大陈镇镇政府了解到,因为太阳能生态垃圾房率先在大陈镇试点并开展,所以他们特别重视生态垃圾房的建设这块,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生态垃圾房就有38座,基本覆盖了全镇的各个村居。
大陈镇党委委员方诚说,“我们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机制,从我们最早开始,我们就明确,村里的专职女性委员,作为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的主要负责人,村里的书记、主任也要对这项工作也要具体抓”
除此之外,方委员告诉我们,他们还将太阳能垃圾房的考核同村干部的考核结合在一起,让村里主动承担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生态垃圾房的日常运作。
“我们还有一系列的的检查机制 比如我们每月一次的红黑榜评比,主要也是以垃圾分类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这个评比的结果我们每月定期公布 并作为我们村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据了解,目前除了红旗村,大陈镇的马畈,后宅的曹村等也将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办的有声有色。这样的好现象得力于群众和政府的通力协作。可见,只有做到群众参与、房长负责、监督到位,才能让太阳能垃圾房真正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