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8283|回复: 3

【走读浦江】探寻消失的裡塘与许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5

主题

2605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170
金钱
27316
威望
7433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7-10
发表于 2024-5-11 14: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裡塘与许都这两个村,对70年后出生的人而言,是相对比较陌生的。起初,我也不知道在丰安大地上曾存在过这两个村,只是在编纂《浦阳炉峰志》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后才发现的。



《民国浦江县志稿》中有对“第三专区炉峰乡村庄户数”的统计,其中就有裡塘64户和许都7户的记载,然而在今天的百度地图上却搜索不到。于是,我便咨询老一辈的人,家父告知“裡塘和许都两个村,在1957年10月份丽水水库动工兴建前就迁移了,这些移民户分别融入源口、塘阁、潘宅等村。现在的神丽峡景区售票处就是许都村故址,与此相望对面便是裡塘村故址。”听了家父的讲解,才让这段尘封的往事浮现。当然,没有《民国浦江县志稿》的记载,我也不会去刨根究底。

《民国浦江县志稿》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经陈肇英、徐宪章共同发起倡修,时任浦江县长的兰溪人徐志明才决定编修,并邀请钟士瀛等11人开始编纂,后经历换任多位县长,又逢抗日战争,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才完稿,却因经费短缺,未能顺利刊印。如今,由50书吧、江南书堂于2020年共同发起修印《民国浦江县志稿》,历时6个月付梓杀青,同年12月12日晚上在浦江县文联会议室举行了首发仪式,至此才让文史爱好者能够拂去历史尘埃,重聚消散的云烟。





为了探寻裡塘与许都的遗迹,便携友驾车沿潘丽路前往神丽峡景区访古,抵达刻有柔美草书“江山如此多娇”六字石碑处,向右沿山路而上,来到丽水水库的大坝处,将车停在路边。我们下车向东边洪口沿大坝顶徒步徐行,恰好刚入夏的气候不甚炎热,微风掠过还有些许舒畅。走在大坝顶,左边的丽水村貌尽收眼底,而右边宛若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图》。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在季风地作用下云卷云舒,时而龙潜虎跃,时而凤翔燕舞,时而马腾鱼游,一切尽在波光粼粼的丽水绣湖中,与青山倒影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丽水水库在1957年10月动工,至1962年11月建至坝高22米。1980年对溢洪道进行加宽加高处理,使溢流堰顶蓄水高升至93.1米。2018年3月26日,又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至2019年3月20日竣工。该水库正常集雨面积14.62平方千米,正常库容129万立方米,最大总库容172.17万立方米。一处人造水库,成为防洪、灌溉、养殖、观光一体的秀丽风景,无不得益于毛主席时代的群众的艰辛付出。

一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让居住在南山脚下的群众积极扛沙、挑石,齐心协力共同建造水库。这处大坝里,也留着我小伯父与小姑的血汗,那时候用木质独轮车运输沙、石,小姑牵着绳子在前面拉,小伯父则握着独轮车柄在后面推,除了农忙时节,均不分严寒酷暑。如今,农业种植在丰安大地上的风调雨顺,离不开前人的卓越贡献。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已物是人非,更遑论驻足吊古。一阵史事感怀,依旧马蹄风轻。在大坝上走着走着,迎面是造水库时人工爆破开凿的洪口崖壁,岩色呈五彩,倒不失为一处景致。



走至大坝尽头,右拐是筑有桔黄色护栏的溢洪堰坝,穿过堰坝沿山路行走4里许,即可见一座修于道光廿八年(1848)的“皇宋圣旨潘驸马公墓”与“潘驸马总管墓”,此处位于朱云尖山脉的西南脚,地势较为平坦,南边有山涧小溪从朱云尖南麓自东向西涓涓而流,穿过用水泥板铺设的小石桥,汇入丽水水库。这一条溪流清澈见底,在没有造水库时,流入裡塘,再向西北流淌,与发源于猪头山北麓、鲤鱼山东麓的鲤水南源相汇,从源口一路向北汇入浦阳江。





这里便是裡塘村故址,据光绪戊子版(1888)《华墙潘氏宗谱》记载:潘伯度第二十五世孙潘志璠与潘志玠大约在雍正年间(1723-1735)迁居裡塘村,两人系堂兄弟,乃相公桥头派幼房怡怡堂祖潘文瓒[字思鬯,号容斋,邑庠生,生于崇祯庚午年(1630),卒于康熙癸巳年(1713)]亲弟潘文汉的孙子。“潘文汉,字思章,号仲玉,行俊八十一,邑庠生,生于崇祯甲戌年(1634),卒于康熙戊午年(1678),娶张氏,合葬鲤水源茶园,生五子潘尚组、潘尚绶、潘尚定、潘尚恒、潘尚统,二女长适庠生李开元,幼适张。”而迁居裡塘的正是潘尚绶的长子潘志璠与潘尚定的长子潘志玠,似乎既有世守庐墓之意,又有便于管理茶园耕作田地之举。

据采访得知,裡塘村原有两个厅堂,分上厅与下厅,以及“六六公祠”。上厅曰“念修堂”,大概含有“牢记修身、追念修葺”的用意;而下厅曰“德星堂”,不外乎追念本房祖潘志玠之德行,也有纪念潘志玠父亲郡庠生潘尚定的内涵。从家谱上看厅祠均在乾隆年间(1736-1795)建造,以致裡塘始迁祖的儿子与孙子都有配享厅堂的记载。念修堂是裡塘上房潘志璠(字鲁玉,生于康熙丙寅年(1686)正月初五日,卒于乾隆己未年(1739)五月二十日)后裔使用,而德星堂则为潘志玠(字正卿,号蓝田,生于康熙戊辰年(1688)十一月初九日,卒于乾隆己丑年(1769)二月廿九日)后裔使用。其中“德星堂”的木质建筑构件在造水库时拆移至丽水村源口,是否用于重建尚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潘志璠与潘志玠的祖父潘文汉的墓葬地恰恰称为“鲤水源茶园”,而裡塘村潘氏的派名正是“鲤源派”,无疑同穿过裡塘村的溪水名密不可分,由此可知,发源于朱云尖南麓的小溪为丽水溪东源,亦可称鲤源溪。所谓“鲤水源”,是为鲤水溪的源头,东源出朱云尖南麓,南源出鲤鱼山东麓、猪头山北麓,两源相汇成丽水溪(旧称鲤水源、鲤水溪)。







听着潺潺溪流声,沿着溪岸顺水流向徐徐前行,走到水库边即见有石子堆砌的堤埂,类似于山区民房的筑基,无疑是裡塘村民生活过的遗迹。这里已是一片草木丛生的塬野,曾经是我年少时常与玩伴前来钓鱼、烤鱼、嬉水、摸蟹的地方,伫立此地向西南眺望,便是神丽峡景区售票处,林林总总屹立着几幢房子,那便是许都旧址,经过2003年神丽峡景区旅游开发改造后便难见当年的遗存。





不过,许都的建村史可从民国丙子版(1936)《浦阳汭南许氏宗谱》中得以窥见一斑。据载:许孜(211-299),字季义,东阳吴宁蓝硎(今东阳蔡宅附近)人,20岁时拜豫章太守孔冲为师,尊师长,孝父母,笃行仁义。晋元康(291-299)中,郡守荐举孝廉而不受,以平民终身,享年八十有余,后人推其品行,称其所居为孝顺里,卒葬永宁乡孝顺里白鹿峰西北许孝山之原,见载于《晋书▪孝友列传》。而许孜的裔孙许邦翰(1151-1218),字闰之,号陆平,本东阳昭仁里人秉义郎许琼之子,仕徽猷阁大学士,因宋室渐衰归隐于家,潜心著书,于嘉定年间(1208-1224)避居浦阳汭南嘉兴乡仙峰里百药尖北麓山脚聚居成村,因族源于东阳,故称东许(今属浦南街道七村)。而许邦翰亲弟许邦彦[字汝悦,更名忭,生于乾道庚寅年(1170),卒于端平乙未年(1235)]之子许三爽,仕陕西道侍御史,后归隐不仕,由东许卜居浦阳汭南丽水源毛竹园头,大有乃祖遗风;后十世孙许大元(1506-1579),为许廛独子,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由毛竹园迁居许都,在物力维艰的时代开基发族,充分体现了勤劳、善良、纯朴的华夏先民勇克困难的战天斗地精神。许都村在民国时尚有7户,因造丽水水库迁移至丽水村源口。恰巧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由许宗南迁居源口发族的许氏系同宗,正应了“分久必合”的古话。

我们在丽水水库边,环顾四周,山青水秀,静闻鸟鸣空谷,闲赏草木葱茏,虽觉少些人气,却也充满生气。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裡塘、许都虽消失了地标,却没有失去人文传承;他们虽失去了山中故土,却获得了山外生机。(文/金应天)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文明义鸟 2024-5-12 04:03 +1
大美北苑 2024-5-11 20:21 +1
成老师 2024-5-11 18:52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1

主题

9585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952
金钱
30350
威望
484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9-4
发表于 2024-5-12 04:0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很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90

主题

9万

回帖

47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477489
金钱
273881
威望
23324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17-12-5

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5-12 05:2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母亲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90

主题

9万

回帖

47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477489
金钱
273881
威望
23324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17-12-5

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5-12 05:2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送出团圆月x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4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