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5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荣誉版主
- 积分
- 538098
- 金钱
- 311447
- 威望
- 23388
- 精华
- 10
- 注册时间
- 2017-12-5

|

楼主 |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拜读成老师佳作《秦淮河抒怀》,谈谈我的拙见:
这首《秦淮河抒怀》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秦淮河的景致,融入历史沧桑感与个人情思,整体颇具韵味。
三大闪光点
1, 意象优美,画面感强:诗中选取了“柔丝蘸水”的柳、“浮光黛影”的河水、“画栋”“兰舟”“华灯”等意象,生动勾勒出秦淮河的秀丽风光。如“柔丝蘸水柳含烟,浮光黛影共蜿蜒”,细腻描绘出柳树轻柔、河水波光粼粼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享受。
2, 历史与现实交融:“六朝韵事波心漾”一句,巧妙将秦淮河承载的六朝历史融入水波荡漾的现实景色中,赋予秦淮河厚重的历史感;“十里春风袖底传”则在现实的春风中传递出历史韵味,使诗歌既有眼前之景,又有怀古之情,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内涵。
3, 韵律和谐:全诗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要求,平仄协调,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烟、蜒、传、筵、年”押平声韵,音韵流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美中略有不足
1, 情感表达稍显含蓄模糊:诗歌整体重在写景和对历史的点染,抒情较为含蓄。虽能感受到作者对秦淮河的感慨,但具体的情感指向不够明确,读者较难深刻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稍弱。
2, 部分表述稍显程式化:如“十里春风”“一枕清宵”等表述,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缺乏独特的创新性表达,使得诗歌在语言上未能充分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周森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