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每一位网友的支持与鼓励,这份信任是我坚持的勇气,也必定不负大家的期待,把维权这条路坚决走到底!
我的案子时间线很清晰:去年8月2日提交起诉,今年3月16日正式立案,到9月16日正好满6个月。6月30日开完庭后,我又发现家具五金与合同约定不符,第一时间申请了重新开庭。9月初咨询法院时,书记员告知无需再开庭,只需等待判决,还明确说判决会在立案后180天内作出,但直到现在,我仍未收到判决书。为何审限期已满,判决书却迟迟未出?让人难免猜测是否在为被告争取想办法的时间?
回想整个过程,有两个疑问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被告一次次列表作图,明显是想把两种木材的实际价差往小了算;法官也提到,目前很难直接证明这两种木材的具体价差。可我始终想不通,木材差价的大小,和本案的核心争议到底有什么关联?法院认定木材价差,又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呢?这些事凑到一块儿,难免让人多想——是不是有专业人士在背后违背法规出主意?又或者有外界因素干扰,顺了某些人的意?甚至会不会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责任而量身定制?
但我心里有底:我们手里握有足够的反驳证据,也愿意相信法官会逐字逐句核对每一份材料,给出经得起法律与事实检验的公正判决。很多朋友夸我“有文化、有气场”,其实我就是个普通老百姓,70年代中期出生,学历也只有初中。现在能把自己的主张说清楚,不过是经历多了,慢慢摸索着学会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没任何背景,更没靠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
看到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却因为没勇气、怕麻烦,最后选择了妥协。可正是这种“习惯性退让”,才让不良商家越来越嚣张,渐渐觉得“钻空子”是天经地义的“潜规则”,把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当成“鸡蛋里挑骨头”。
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要是自己的权益受了损,千万别怕,一定要敢拿起法律武器,坚决维护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我们一起不妥协、守底线,才能让“潜规则”无处藏身,一起为推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进步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