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买月饼打算分给员工,发现一个现象!往年这个时候,早该排起小长队,今年连问价的人都寥寥无几。风一吹,塑料袋裹着月饼盒晃悠悠的,倒比顾客还活跃,突然就懂了:吃月饼的人,好像真的越来越少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前,整条街都是月饼香。散装的豆沙月饼论个卖,油纸包着温热的酥皮,咬一口能掉渣;爸妈单位发的礼盒装,得等到中秋夜全家围坐才舍得拆,蛋黄馅要分给最受宠的孩子。那时候月饼是真硬通货,走亲访友拎两盒,比什么都体面。可现在呢?超市里的月饼堆头缩了一半,朋友圈晒月饼的越来越少,连家里的老人都念叨:"去年的月饼还在冰箱冻着"。
不是大家不爱过节了,是月饼好像跟不上我们的日子了。年轻人对着配料表皱眉头:高糖高油的 "热量炸弹",吃完得跑五公里才能抵消,哪比得上低糖的水果和坚果实在?企业采购也变了思路,以前房企、金融机构动辄囤几千盒送礼,今年不少直接改发购物卡,毕竟 "送月饼不如送实在" 的想法早就成了共识。更别说那些曾经炒到几百块的礼盒,现在被政策盯着查过度包装,华而不实的套路早就没人买账了。
老板说今年准备早收摊,剩下的月饼打算拆成散装卖,"能回点本是点"。看着他收拾摊位的背影突然明白,中秋的核心从来不是月饼本身。以前盼的是拆礼盒的欢喜,现在求的是家人围坐的踏实;以前送的是面子,现在要的是贴心。
或许再过几年,月饼摊会更冷清,但只要团圆的心意还在,中秋就永远有味道。只是希望明年再路过,能看到老板卖着小份低糖的新口味,不用再对着满桌月饼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