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宫残照强牢笼,万象七情也自空。
忍耻包羞方傀儡,躲矰避弋似惊弓。
是非未许言诠尽,声色已容刻画穷。
回首微茫何足叹,蛐蛐犹复咏唐风。
附记:
《唐风·蟋蟀》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末代皇帝》电影中很魔幻的一个隐喻蒙太奇:三岁的溥仪登基时得到一只蛐蛐;影片结尾老年溥仪重游故宫,从龙椅中取出儿时放在龙椅下的蛐蛐笼子,交给了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新中国小朋友,这只老蛐蛐居然活着爬出来。有评论家说这只蛐蛐隐喻了溥仪被囚禁一生的命运。“蛐蛐犹复咏唐风”似乎也隐喻了新中国结束异族统治的命运。 点赞 看《东京物语》
劬劳年迈东京吟,远道期寻两慰心。
谁解竟同剥啄客,亲离何异远行人。
往追不及空怀恨,来谏有年奉晨昏。
叹他人世纷纷事,我亦劳劳只自混。
附注:
“剥啄”,意为敲门声。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钱钟书《剥啄行》“到门剥啄过客谁,遽集於此何从来”,都是一个意思——不受欢迎的客人。父母从乡下远道而来到大城市看望子女,“期寻两慰心”,如果竟被当作“剥啄客”般对待,当然是巨大的悲哀。《东京物语》里面虽然没有如此刻薄,但是所描述时而温馨时而残酷的物语,也有格外真实的“剥啄”感。曾经读到一个影迷这样说:“如果你也是从乡下出来的孩子,如果你以后就将生活在城市里,如果你注定要与你父母的晚年生活错过,那么,去看看小津的《东京物语》吧。”还有一个影迷说,前一天看完《东京物语》,第二天就请假买机票回老家看望父母去了。借《东京物语》中老父亲的语气感叹一句:“这样的影迷真是可爱呀。他的父母亲也一定是很幸福的吧。” 看《闪灵》
百年孤殿魅人多,末日经声几度哦。
幽圹惊心寒士魄,香魂啼眼老铜驼。
群妖夜宴灵傩舞,万籁声宁鬼唱歌。
何处闪灵空扰扰,原来邪妄自招魔。
附记:
有人说读“诗鬼”李贺的诗就像看恐怖电影。近日看库布里克的恐怖电影《闪灵》,想起李贺的鬼诗名句:“秋坟鬼唱鲍家诗”“嗷嗷鬼母秋郊哭” “鬼灯如漆点松花”“坐泛楚奏吟招魂”“鬼雨洒空草”“千岁石床啼鬼工”“楚魂寻梦风飔然”“幽圹萤扰扰”“百年老鸮成木魅”……借读“诗鬼”的感觉来记录看这部恐怖电影的感受。
电影开场使用了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这段旋律被很多音乐家喜爱并在各种音乐题材作品中使用。之前听女儿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还有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中都遇到过。最近听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五乐章也有这个变形的主导动机。最著名的要属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五乐章用这段旋律去描写“妖魔夜宴”的场景。《愤怒的日子》也被很多电影导演所喜爱。除了库布里克的《闪灵》,印象较深且经典的片子有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和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 看《乡愁》
又闻游子唱疯歌,断喝罗斯止恶魔。
遗谶新约八月雪,寄身逆旅满风波。
犹怀宏愿燃微烛,已愧清源渡浊河。
试问乡愁都几许,一池烟雾梦中多。
附记:
又一次看难懂的、诗意的、塔可夫斯基的《乡愁》,又一次听疯子多米尼科在罗马广场声嘶力竭的演讲。这段演讲,可以看作是流亡国外的塔可夫斯基对当时祖国的寄语,现在更可以看作是对恶魔当道的当下俄罗斯的一声断喝:
“这是我的新约:夜晚会有阳光,八月下雪
宏伟不会永久,只有渺小长存
社会将再次团结,而不是分裂
看看大自然你会明白生命很简单
必须回到我们的来处
回到我们走错方向的那一步
我们必须回到生命的源头
不再弄脏水源
这是什么世界啊
要让疯子来告诉你们
你们应该感到羞愧!”
电影中的“疯子”多米尼科有强烈的救世情结,他认为世界已经堕落,末日即将来临,但无知的人们却依然放荡生活,浑然不觉。多米尼科说,“我们必须点燃这个希望,必须伸展我们的灵魂”。多米尼科结束演讲后,在贝多芬辉煌的《欢乐颂》终曲中,点火自焚。
“疯子”多米尼科嘱托诗人安德烈,拿一支点燃的蜡烛走入温泉池,到达彼岸,蜡烛不息,就可以拯救这个世界。于是,在《乡愁》的结尾,出现了电影史上最让人揪心、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长达九分钟的长镜头:诗人安德烈点燃一根蜡烛,一次次护着熹微的烛火,尝试走到彼岸,直至心脏病发作,瘫倒在烛火摇曳的彼岸……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诗人父亲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是那蜡烛,在盛宴中消亡
天明后请收拾一地的烛泪
从中读取谁值得哀伤
……
在暂借的屋檐之下
如何在死后,用诗篇燃亮前方”
诗人安德烈说:
“没人明白疯子
他们是麻烦,是拖累
我们拒绝理解他们
不懂他们的孤独
但他们...更接近真理”
唉!
这是什么世界啊
要让疯子来告诉你们
你们应该感到羞愧!
但
我们还可以用诗篇
燃亮前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