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7626|回复: 4

【走读浦江】散落在潘宅人民路边上的人文遗珍(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9

主题

262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550
金钱
27499
威望
7433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7-10
发表于 2024-4-9 23: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本帖最后由 金襄 于 2024-4-10 12:49 编辑





散落在潘宅人民路边上的人文遗珍

文/金襄


浦江县治东南十五里许,俗谓“小南乡”,清季属嘉兴乡仙峰里,民国十六年(1927)隶第三专区炉峰乡,乡域之中有潘氏族人开基聚居之地,以姓氏命名为潘宅。1960年1月划归义乌县,1966年12月恢复浦江县建制,属湖山乡潘宅公社,1983年复为潘宅乡治所在地,1993年陞乡为镇,并入湖山、杨里两乡。2001年撤销潘宅镇建制,并入浦南街道至今。









  潘宅作为曾经的镇治中心,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是具有“根亲经济”开发价值的潜在旅游资源。在潘宅人民路最西端由湖山行政村所领辖的花墙头自然村(旧名纸方塘),便是浦江及外埠众多潘氏的发源地。据光绪戊戌版《华墙潘氏宗谱》记载,其内纪第一世祖潘伯度,字叔宽,行权九,为宋康懿长公主驸马潘正夫裔孙潘邦之子,随父由括苍丽水县迁居浦江十五都感德乡纸方塘(今白马镇兰塘),继而转居嘉兴乡仙峰里湖山。潘伯度的次子潘礼,迁建别墅于湖山之南,亦名纸方塘。而潘礼的玄孙潘伦尚宋安乐郡主为郡马,其长子潘钦、次子潘鑑、曾孙潘谅,相继尚宋为郡马,遂改建宅第,花木芳菲,人号“华墙”,却因引水造桥,遭回禄之灾,子孙散居他处。潘谅之后潘兴立于明朝洪武初年由华墙迁居三柏塘(今黄泥山头),便是潘伯度的第十三世孙,称柏槐枫派,而潘兴立的孙子潘侨,则于永乐初年迁居槐树下(今潘宅槐树下),称槐下派。潘侨长子潘明生三子潘森、潘林、潘木;潘森于弘治辛酉年迁居郡马第;潘林长子潘禧,则与伯父同一年分迁至枫树塘(今分为塘阁、旧厅、新厅),称枫塘派;潘木便为槐树塘派祖;而潘森的玄孙潘孟蛟,于明万历中迁居相公桥头(今四村桥头),潘孟麒由郡马第迁居新楼下。在四村桥头东侧的相公桥,便是潘兴立的弟弟潘本立(字彦生,榜名仁显)由直隶高唐州知州陞应天府治中致仕后出资建造。郑小雷编纂的《浦江进士考》云:“潘仁显,洪武十七年甲子科(1384)举人,乙丑科(1385)进士。”以上潘氏迁居分派均聚居在潘宅人民路两边,村村相连,长达4里许。

厅堂古建留乡韵




甲辰年的春节,家家户户红灯高挂,处处洋溢着祥和喜气。正月十一日上午,我陪同北京新故乡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韵淇沿浦阳江边健步绿道而走,穿湖山桥“龙门”孔洞而至浦阳江大桥,往左沿浦义公路绕到华墙,转入下胜路由西向东漫步,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一览沿途风光。


走到吴郎中村口,向右沿潘宅人民路前行,经过通往石鼓的叉路口,不多时便看到了尼山二区90号“驸马第”,这是黄泥山头(今尼山)村的堂楼,位于人民路的北侧,坐北朝南向阳而建,三进三开间,一桓头门两侧各有便门,始建于清季,于公元2017年重修。头门前左右侧墙脚均放有一个旗墩,由底座、两块石板与石盖板组合而成,长约0.6M,宽约0.4M,高约1.2M,上端有插旗杆用的圆形孔洞,并刻有花纹,受过岁月侵蚀的迹象很明显,透着陈旧的斑驳苔痕,是一对象征门第的石雕老物件。


门前有三台阶,拾级而上便见仪门的门楣上贴有红纸横批“花县流芳”,两边墙上各贴着联句:“花县华墙同一本,金枝玉叶自千秋。”让人一看便知华墙潘氏与花县潘氏是同宗同源。跨过仪门门槛,穿过天井,可见屏门两侧亦有旁门。当迈过屏门,步入拜厅,在拜厅内向后仰视,即可看到厅梁上悬挂着“驸马第”三个斗大黑字旧匾,红漆底色已有些许脱落,似乎诉说着昔时的荣耀。





传说这块红漆匾是为了纪念宋代“驸马”太公潘伦,笔者却认为应是纪念迁婺州始祖潘正夫。因为《华墙潘氏宗谱》所记载的“潘伦,行元一,字如初,尚宋孝宗安乐宫公主驸马。”与史实并不符。据《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记载:“孝宗二女,长嘉国公主,绍兴二十四年(1154),封硕人,进永嘉郡主,三十二年(1162)卒。诏以医官李师克等属吏,孝宗时居东宫,奏‘臣女幼而多疾,不宜罪医。’遂寝。乾道二年(1166),赠嘉国公主。次女生五月而夭,未及封。”足以表明宋孝宗的两个女儿均未嫁。翻遍《宋史》也没有潘伦为驸马的记载,只记有秦国康懿长公主“政和二年改韩国公主,出降潘正夫。”故而,“驸马第”三字当为追念潘正夫而立。






  在红漆匾下还有一块写有“德音孔昭”四字的老匾,从色泽上看有重新刷漆过的迹象,品相崭新如故。“德音孔昭”,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现今已经成为一个常用成语,意为嘉言谠论,深切著明。这是乾隆庚辰年(1760)秋月饮宾潘公桃(1751-1821年,字逢源,号修禊)为褒扬儒学训导潘输(1440-1483年,字廷圆)一生言行风范而立,同时也旨在劝导子孙善继善述、善言善行。还有两块节孝匾分挂两侧,均为光绪十九年(1893)春月由兵部侍郎提督巡抚部院卫荣光(1826-1893年,字静澜,河南新乡人,咸丰二年(1859)进士)奉命旌表潘氏节妇,左侧为潘祖勇妻方氏立,右侧为潘中台妻黄氏立。“节孝”二字体现了矢志守贞不改嫁的气节与侍奉公婆无怨念的孝行,这是民国以前对家庭主妇德行的肯定与褒扬,也是古代女子的最高殊荣。然而,在女权思想过度泛滥使得离婚率攀升不降的当下,恰恰是新时代社会正面宣导“节孝”理念不足的症结。

伫立良久:仰先贤遗教,感万古清高。大概这就是保护宗祠、堂楼、祖厝等古建筑的现实社会意义。

“驸马第”的整体格局,是前后三进,没有左右厢房,享堂的建造有两层,比前两进都要高,窗棂、门庑、栋柱、雕梁、牛腿、榫卯、斗拱、榀椽、檐牙、灰瓦以及风火马头墙,基本上用新料修旧如旧。虽然古物构件稀少,却也凝聚着裔孙报本追远的精神寄托。

享堂的门关着,我们就走出“驸马第”,向塘阁走去。在三岔口处,我向王韵淇介绍道:“从这里向左拐是通往湖山桥的老路,距此约百米处有镇东殿,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祀蜀汉忠义之士河东解良人关羽,因年久失修倒塌,后于公元2006年重修。向前走1里许,便是塘阁村。”

塘阁村,旧名塘角、堂角里,属枫树塘片,在村中有厅堂,堂号“怡顺堂”,始建于清代中叶,坐北朝南,后遭回禄,仅剩寝厅两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为潘宅幼儿园教学场所,洪飞珠女士曾为幼师,公元2018年进行了重修,但在2022年又遭烛火焚毁,现经简易修葺,终不如旧物雕琢精美雅致。








据民国戊寅(1938)版《华墙潘氏宗谱》中有道光十八年(1838)撰的《怡顺堂义田记》记载,枫塘塘角派先祖潘显顺乐善好施,相邻称赞,其子潘光玢、潘光环继承父德未逮。潘光玢早逝,而潘光环视侄如己子,共餐无异志。潘光环去世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潘开运与潘光环之子潘公选等不惜数千金之产,捐田一百亩,为全县赴金华郡城投考的文武童生分给路费,县内绅士戴如京等呈报县长,通详各宪,得浙江学政王杰(1725-1806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批核。由此可见,枫塘潘氏先辈具有怀仁行善之风,其后裔人丁之旺,亦或为先贤居乐善好施之报耳。





离开塘阁,便来到新厅自然村。新厅村的堂楼,就坐落在人民路北侧,朝南向阳而建,三进三开间,东西设厢房,门前明堂开阔,堂名“存义堂”,由门厅、戏台、拜厅、享堂和两厢庑组成,头门两侧开便门,布局完整,木质构件上镂空雕刻精美,牛腿抱狮惟妙惟肖,保存得较好。步入头门,迎面便是万年戏台,透过戏台便能看到拜厅屏门上挂有“存义堂”匾额,是公元1992年元月题写制匾后挂上的。据《重修存义堂记》介绍了潘氏祖上潘志产过逝地早,由夫人吴氏建造。在清乾隆年间又重建,在咸丰帝时被粤匪用火烧了。光绪十五年(1889),由潘中炳和潘中龙等人开始筹资,于民国六年(1917)春三月正式动工,周光洪等匠作雕刻牛腿、横梁,工艺精湛,花费一千三百大洋,公元2017年又进行过重修。





出了“存义堂”,只见近年新建的存义亭,檐角飞扬,屹立在人民路南侧,同连廊供人休闲话家常,也不失为潘宅古集市的一景。

走到潘宅市基中心,我指向镇府路对新故乡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介绍,潘氏曾有五进五开间大宗祠,就在原潘宅中心小学与潘宅中学的位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能看到仪门与戏台的构件,到二十世纪末就已拆除新建了校舍。潘氏大宗祠,始建于雍正乙卯年(1735),初修于乾隆辛卯年(1771)春,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民国三年(1914)又重修。据潘西卿生前回忆,民国壬午年(1942)八月,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党组织因转移时机密文件来不及搬运,指派潘怀靗与金少山联络,用洋油烧毁潘氏宗祠后撤离,现为潘宅小学与幼儿园。

王韵淇听后感慨道:“潘氏的大宗祠,除了承载着家风家训与根亲文化外,居然还有鲜为人知的红色文化基因。这本是很好的人文旅游资源,只可惜毁于战火,但可以申请辟地重建,把根亲家训文化与红色革命历史相结合,将史料档案陈列展示,一样能够吸引游客,以振兴乡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边走边聊着,过槐下弄口,即见一排修整过的清季古建筑群,这里便是马头墙高耸的八字角,再往前是建于清代的谭氏“龙蟠虎踞”十三间头,接着就抵达新楼下。新楼下的祖厝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有潘学先故居前的潘氏宗祠在公元2019年重修后焕然一新,门头上镶嵌着“潘氏宗祠”石匾,笔锋遒劲有力。


潘氏宗祠,俗称“东厅”,是一幢两进三开间祠堂,始建于清季,有门厅、拜厅、耳房组成,也有仪门与左右便门。解放初,由生产队集体使用管理,曾为电影放映场所,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倾颓。如今,一经修葺,即重获红白喜事摆宴的社会功能。





宗祠大门紧闭,我们没有进入祠堂,而是继续向东行走,经过潘姓四合院台门“荥阳新邨”、“廉泉让水”,走到四村桥头的“通復堂”。通復堂坐落于人民路北侧,三进三开间,始建于光绪年间,于公元2017年重修。由仪门步入拜厅,屏门上方除了挂有“通復堂”匾,还有光绪甲辰年(1904)题写的“义冠乡邦”匾。“通復”二字出于何典,不甚了了,但岐黄术有“通阳复脉”之论,按此理解“通復”的寓意当为财运亨通、报本顺水。至于“义冠乡邦”,大抵是誉赞先辈的仁义善行与宗族和睦。厅堂内横梁雕花、牛腿雕饰,工艺精巧,人物禽兽雕琢是栩栩如生,是呈现非遗木雕技术的“活化石”。


走出通復堂,便要往回走,也没有绕到桥头派小房“怡怡堂”,只简单向王韵淇介绍了一下这一带承载根亲文化的古建筑。我在通復堂门口对她说:“在这个村东首丽水溪上,有一座单孔相公桥,起初由明代应天府治中潘仁显告老还乡后出资建造,基于被洪水冲毁,便在嘉庆庚午年(1810)由杨里公建。另外,在这个厅堂的后面,有相公桥头派小房的堂楼,号‘怡怡堂’,由潘容斋公派下裔孙创建于嘉庆己亥年(1815),三进三开间徽派建筑,东西各设厢房,1992年重修,最后一次是2023年重修。还有一处‘槐树堂’,又名‘西厅’,就在我家住的边上槐下弄台门里,是槐下潘氏祖厝,创建于清季,于2014年重修,只是建筑结构比较简陋,而弄口的台门已看不出任何陈迹了。”

听完我对潘宅一带厅祠古建的介绍,她说:“浦江潘宅人口集中,人文古迹众多,历史底蕴深厚,地处浙中第一溪山脚下,与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毗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虽然这些古建筑没有像郑宅‘江南第一家’与新光村‘廿玖间里’那样独具风格,却凝聚着地方乡土气息,只要融入一些软文化,合理规划,让这些厅祠古建成为根亲文化、乡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载体,那还是可以吸引部分特定人群前来旅游观光的。”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文明义鸟 2024-4-17 16:23 +1
赵四海 2024-4-10 15:04 +1
成老师 2024-4-10 05:51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2433

主题

10万

回帖

5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511682
金钱
294428
威望
23366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17-12-5

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4-10 05:5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欣赏学习!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金襄 +1
成老师 +1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2433

主题

10万

回帖

5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511682
金钱
294428
威望
23366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17-12-5

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4-10 05:5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搞个连载反而更好,一下子这么多,读者感觉云里雾里。
用连载,每次一小段,读者反而很喜欢,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快节奏的。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金襄 +1
成老师 +1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2433

主题

10万

回帖

5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511682
金钱
294428
威望
23366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17-12-5

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4-10 05:5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送出团圆月x1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金襄 +1
成老师 +1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9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44

主题

357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老实巴交一民工

Rank: 8Rank: 8

积分
84695
金钱
45820
威望
7527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12-10-5

美食达人

发表于 2024-4-10 15:0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送出点赞x1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金襄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4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