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就在,变故来时,黄婷(化名)直言“几度精神崩溃”,如今,看着越来越好的父亲,一家人终于有了一种雨过天晴的豁达。
感谢信、锦旗,是黄婷姐妹三个不约而同的决定,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接触和感受到医者大爱,感受到每一位医生始终与患者、家属站在同一战线上所带来的爱与力量。
在写下这份正式的信件前,黄婷在心里已经打了无数遍的草稿,这封近2000字的手写感谢信和五面锦旗,在热辣的6月送抵,字字滚烫里娓娓诉说着医患间双向奔赴的美好。
“这18天对我们家属来说,心理状态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感觉人在油锅上煎一样,我们家属真的几度精神崩溃。”
3月下旬,黄婷的父亲因黑色素瘤发生转移再次前往省级医院进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手术,相比于两年前被告知父亲患癌、陪伴手术,一家人不再那么慌乱。
意外发生在手术后,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让刚经历过一场大手术的老人难以承受,18天的ICU治疗并无起色,医生告知可能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是一家人从来没有想过的结果。
“转回义乌中心医院治疗的当初,我们真的是抱着让爸爸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能医治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真的拔除呼吸机不成功老爸情况不好,我们家属也接受,至少爸爸回到老家了,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
▲ ICU的这道门外,是焦急等待的家属,门内,是生死的搏斗
落叶归根,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念想,在黄婷三姐妹仔细商议后,决定将父亲转回义乌市中心医院ICU治疗,“即便如此,我们也很害怕,怕我们做的决定是错误的”。
而感动,是黄婷从与中心医院、与ICU副主任医师邱伟勇取得联系之初就深切感受到的,医院没有拒绝这样一位已经被宣判了结局的危重病人,并且为接收患者做好了全部准备。在老人入科后,邱伟勇第一时间与黄婷姐妹三个进行了病情说明和谈话。
▲ ICU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邱伟勇正在为患者进行检查
这样的谈话和签署病危通知书,黄婷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参与了无数次,她没有想过,邱伟勇这句“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救治”竟在父亲住进ICU的第三天就迎来了转机。
在ICU医护人员的综合救治以及严密评估下,在省级医院反复尝试多次无法脱机的老人成功脱机,几项关键指标也趋于平稳。
“护士们贴心地给老爸刮了胡子擦了身体。”黄婷说,看见气色和精神好了许多的父亲时竟然有些恍惚,几日前生命垂危、情况糟糕的父亲正在一点点萌生着生的活力。那一天,黄婷还收获了新的好消息,在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估后,决定将老人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进一步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陈敬富主任想出了很多办法……李子芳医生真的非常耐心和细致。每次换药李医生都会亲切地和老爸打招呼,和老爸聊一聊,然后再开始给老爸细心地慢慢地轻轻地给伤口换药。”
▲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陈敬富正在为患者检查
黄婷的笔下,康复医学科帅气的陈敬富主任和李子芳医生更像是邻居家的大暖男,护士们也像对待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提供护理服务,父亲的情况更是一天比一天好。
“张医生和何医生每次来换药都是笑眯眯地面带笑容,让我们觉得很亲切,而且每天会来两三次询问老爸的情况,有没有不舒服或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由于手术伤口大且深,加上基础疾病较多,为加快伤口愈合,陈敬富主任多次邀请烧伤整形科会诊,并最终商议转科优先解决伤口愈合问题。
就这样,黄婷接触到了何南金副主任医师和张煌斌医生,再次感受到了如沐春风的就医体验。
“救死扶伤,人间大爱!感谢中心医院领导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平台并吸引了卓越人才队伍,使得各个科室从技术、设备、服务、环境等多个维度出发,给患者及患者家属有更好的体验度、有家的感觉。”
“祝中心医院越办越好!”
这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黄婷觉得一封信几面锦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谢,而医生们又觉得这些被黄婷一一记挂在心上的不过是医护人员在普通不过的日常。
送来锦旗和感谢信的这一天,下了好几天雨的义乌突然放晴,合照背景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16个大字像太阳一样耀眼。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义乌老百姓的医院,中心医院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始终践行“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一切方便病人”服务理念,将人文建设渗透在百姓就医看病的每一流程、每一环节,将更高质量、更富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送到广大义乌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