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央视春晚已落幕。看春晚,在过去可以说是除夕夜的一道大餐。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节目小众化,而一年一度的春晚,最是亿万国人趋之若鹜的大众文化享受。
回想起那时的春晚,虽然没有像今天的舞台那么多的现代化设备和特别的创意,一切都是那么的质朴和简洁,但那是少有的接地气。众多的演职人员,他们的节目,带来的是满满的大众生活气息,平民化的剧情,忍俊不禁的演绎,观众在娱乐中常常会朴素的、自然的开怀大笑。留下了多少数不清的精品节目。至今重温,还会有当年观看时的那份温馨、快乐、开怀捧腹的场景呈现。
而今的春晚,大多人都已不再把它当作除夕的”年夜饭”。但人的怀旧情节,却又会不时惦记,企盼能有如当初赵本山,宋丹丹等一群众望所归的演艺人物重新呈现。一次次的失落,心里就如同一块鸡肋,产生对当今的春晚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结心态。
怀着上面的情愫,对近十多年没有真正意义上,从头至尾坐在沙发上认真看春晚,事后却偶尔从评论得知和不经意刷屏,跳出的一、二个尚还过得去的节目,或怀旧,或牵动情感,庶几也能空腹时咀嚼一下。
对2025央视春晚,也去奢侈了一把时间。对4.5小时时长(不能说4个半小时,有歧义)的春晚,用快速键缩选了一小时,那个雪域高原,西藏分台的用时十多分钟的场景,倒令人耳目一新,却又似曾相识的感觉,对才旦卓玛、刘涛及旁边一起的新面孔(已多年没观春晚,也不知对错),能完整的看下去,应该说是今年春晚最大的收获。
至于其他的节目,眩晕的灯光和高大上的舞台,一众在农村赶集似的,以人多和各种花里胡哨搭配的服装场景。还有各种乐器声震天响,不时刺激着观众的耳膜,想着以宏大吸引人。殊不知,观众对节目的收看,最引人的应该是个性化,贴近底层百姓生活的平民化,无拘束开怀放声的市井化,揭露现实丑陋、撞击心底的灵魂深化。
经济发展了,文化却倒退了;文凭上升了,素质却下降了;国家前进了,国民的幸福感却减少了……。春晚,也可以说是做到”与时俱进”了。
说句心里话,要想看春晚,不妨按下辽宁台,甚至可以其它地方小台,央视春晚,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