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各地疾控、健康顺德、央视新闻、看看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根据佛山五区卫生健康局发布的情况通报,截至2025年7月23日,佛山全市已累计报告3645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均为轻症病例。
其中,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317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禅城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8例;南海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1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三水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云东海街道;高明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例,分别位于荷城街道、杨和镇。据央视新闻,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该病毒由蚊虫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和长期疲乏,约40%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极少数情况下可致命。
世卫组织虫媒病毒项目负责人罗哈斯·阿尔瓦雷斯博士指出,目前法国海外省拉里尤尼翁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疫情态势类似20年前印度洋地区的大规模暴发。亚洲、欧洲多地已报告病例,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北部。
目前全球已有两种疫苗面世,但主要用于旅行者。世卫正在协助各国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医护培训及疫情监测,并计划成立战略顾问组制定防控建议。专家提醒,防控关键在于控制蚊虫滋生地,尤其是在热带国家和温带高风险地区。
这类人请及时报告
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近期计划出境或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出行前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蚊、灭蚊准备。
归国人员:入境前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主动进行健康申报并告知海关检疫工作人员近期旅行史及在当地有无蚊虫叮咬史,配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防蚊隔离治疗。归来后12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宁波市疾控中心提醒: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
部分旅行者(如孕妇)可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前往该地区。在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计划停留较长时间或前往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的人,可前往旅行门诊或者医疗机构咨询医务人员。绍兴市疾控中心提醒:当前,东南亚等地基孔肯雅热高发,我国广东省也发生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敬请广大市民14天内有非洲和东南亚等境外旅居史或者广东佛山等地旅居史发生发热、严重关节痛和皮疹等相关症状者,就医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以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长兴县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若您或家人近期有东南亚、美洲等境外、省外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地区相关旅居史,一旦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嵊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突发高烧(>39°C),并伴有剧烈头痛、眼痛、肌肉痛、关节痛或皮疹中的任何一项或多项,请立即就医!务必告知医生近期是否去过疾病流行区(非洲、东南亚、美洲等境外热带地区或广东、云南等国内高风险区)。 疾控专家介绍,传染病防控的三个关键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控制传染源方面,主要是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目前,佛山市的医疗机构在患者核酸检测阳性当天,就在中国疾控中心的网络直报系统填报,填报后区、市、省三级在2小时内可以完成审核。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人口和货物往来流动性大,容易造成跨区域甚至跨省传播,专家建议应加强区域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以及跨区域预警机制。目前,尚无可用的基孔肯雅热疫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防蚊灭蚊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根本措施!
户外旅游或生活,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表露的皮肤喷洒或涂抹蚊虫驱避剂。
在居住区域内安装纱门纱窗等,睡觉使用蚊帐,房间内可使用蚊香、灭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进行驱蚊。
喷洒杀虫剂消灭成蚊。
清理环境。常见的伊蚊孳生地包括水生植物的栽培容器、花盆底部的托盘以及屋顶、户外积水的容器。通过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就能有效消除蚊子的孳生环境,从而减少蚊子的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