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延续了向上向好的态势,再次印证了我们多年来体系能力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战略执行是有力的。”8月28日,在中信银行召开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行长芦苇表示。
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增强
芦苇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上半年经营业绩。一是透过指标看结果。净利润保持正增长,且二季度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持续跑赢大市;上半年营收端积极开源;成本端将控成本列为重要经营主题,全力挖潜降本增效,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都实现有效压降,有力支撑了利润增长;质量方面,风险指标继续保持稳定。“我们已经摒弃了规模情节,更专注于效率和质量并重的增长,这构成了我们财务业绩背后的业务支撑”。
二是透过数据看能力。体系建设对经营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业绩增长更有逻辑。量价平衡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净息差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持续打造轻资本的发展能力,手续费收入增速连续5年跑赢大市,轻资本的发展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打造、持续释放;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筑牢发展的安全垫。中信银行始终将风险管理能力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推动资产质量基本面稳中向好;持之以恒强化客户经营能力,客群基础得到了巩固。
三是透过结构看未来。均衡稳健的结构,为业绩的长期增长注入了动力。结构是衡量一家银行成长性和未来潜力的核心标准。中信银行牢牢把握结构优化这个主题,在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等方面进行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贷款及垫款总额5.8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客户存款总额6.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9%。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6 4.78亿元,同比增长2.78%。营业收入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1.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 49亿元,增长0.98%;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7.53%,比上年末下降1.9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42个百分点。
“三聚焦”把脉信贷投放
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介绍,总体来看,上半年中信银行对公信贷的投放呈现出聚焦制造业、聚焦“五篇大文章”、聚焦特色场景这三个聚焦的特征。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坚持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线,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截至报告期末,绿色信贷、制造业中长期、民营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普惠小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7014.15亿元、3485.37亿元、14292.20亿元、6798.36亿元和6306.10亿元,增幅分别为16.79%、15.94%、6.08%、5.57%和5.13%。
谷凌云表示,下半年该行将坚持“稳健经营,均衡投放、质效并重”的信贷原则,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对公信贷规模的平稳,下半年以结构调整和业务储备为主,贷款投放和贷款偿还将总体呈现平衡状态,总体的信贷规模保持平稳、微增。二是持续夯实客户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基础客户群的营销和拓展,努力实现更加均匀的风险布局,降低信贷风险的集中度。三是加强精细化管理,保持量价的持续平衡,重点关注风险资产的权重、风险资本回报率等核心指标,持续加强业务管理,巩固量价双优的格局。四是着眼长远、强化储备,加强30个重点行业的深度研究,在细分行业上明确进退的策略,加大优质资产的项目储备,为2026年的信贷投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