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浔古镇小莲庄,占地面积17399平方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门楣上的“小莲庄”三字,系出自著名学者郑孝胥之手。2001年6月25日,小莲庄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天,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我与小蕾就直奔小莲庄。此时离开门时间还有半小时,我俩就在小莲庄边上公园的长椅上坐等。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位于鹧鸪溪畔,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让人品味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之意境。后经刘家四十年的经营,由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全面建成。
开门后,我们买了连票进到里面,顺着房道往左拐,走出房门就看到了一口特大的荷塘。远远望去,对面的楼房,亭台楼阁,别墅等在蓝天白云下,在绿树的掩映中,在成片的翠绿荷叶的衬托下,仿佛就是一副高悬着的美丽的山水画卷。此时虽然荷花未开,但是那成片的翠绿的荷叶,看上去也很养眼。旁边的假山,亭台楼阁,池塘里成群结队向上奔涌的红波鱼,还有那不知从何处流出的叮咚的泉水声,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我忽然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境吻合一模一样,正是这里的写照。也许,主人家也是根据这个美丽的意境精心设计打造的。
我们穿过假山洞口,沿着岸边一路前行,通过小莲庄牌坊门口,来到了后花园。后花园里曲径通幽,其中的花草树木、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和别处也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是主人在后花园的出入口,建造了一间房子,房子里挂着书画,大人小孩累了,可在这里休息,并得到补充。走过很多地方的大户人家,都没有看到后花园里可供主人憇息的房子。足见这老刘家眼光独到,思想进步,理念先进,既会打理,又会享受,特别前卫。
我们来到了高大宽敞的刘氏家庙,看到了刘家那熠熠生辉的高高的两座牌坊,两座牌坊一样的精雕细刻,一样的华丽壮观。迎面的牌坊上镌刻着四个大字:乐善好施。刘氏家庙边的牌坊上也镌刻着四个大字:钦若嘉业。这四个大字有来历,不是自己随便写上去的,而是清朝宣统皇帝御赐的。足见刘家威名远播,地位显赫。我们往里走,只见刘氏家庙门前张灯结彩,有两只石狮子,代表主人在那里迎接各路贵客。刘氏家庙对面是一座精美的照壁,照壁造型十分讲究,新颖别致,壁顶部精雕细镂,图案精彩绝伦。边上旗杆上挂有家族旌旗。
刘氏家庙是一座三进式建筑,每进都很讲究,每进的布局都各不相同。我们看到了刘家的门槛很高很高,差不多有半人高。正门进不去,所有人都从边门进去。刘家房屋的建筑非常高档,高高的封火墙,上沿四面整齐漂亮。天井四方端正,厅堂高大敞亮。墙壁上挂着大家字画,抱柱上都是名人的楹联,正厅悬挂着宣通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家庙正厅北侧,建有楼下三间、楼上四间的馨德堂,馨德堂装饰精美讲究,极其豪华。刘氏家庙始建于1888年,1897年落成,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坐北朝南,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
邻近荷池东岸,原建有“七十二鸳鸯楼”,抗战时期被毁。荷池西岸,建有一座较高的“东升阁,是一栋西洋式楼房,俗称“小姐楼””。室内装饰大气豪华,精彩纷呈,充满了异国风情。邻近还建有一座“净香诗窟”楼房,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所。荷池西岸还有一处碑刻长廊,藏有各种字体的名家刻石45方。小莲庄文化氛围很浓,生活气息很浓,娱乐气息也很浓。
看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刘家几代人在厅堂里谈笑风声,嘻嘻哈哈,甚是热闹。恍惚间,隔壁的房间里也传出了小孩子欢歌笑语的声音。刘家故事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所以都不说了。特别值得一书的是清朝光緒皇帝、宣统皇帝先后御赐给刘家的三块九龙金匾。即:乐善好施、承先睦族、钦若嘉业。这在当时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吉祥!!何等的光宗耀祖!!!
看完群楼出来,感觉天气很热。出得门来,又见到一个大花园,此花园院落宽广,树木茂盛高大,忽觉凉风习习,浑身舒爽。门前有一条小溪,溪水从门前缓缓流过。刘氏宗祠与闻名江南的嘉业藏书楼隔岸相望。嘉业藏书楼因清朝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名。由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至1924年建成。总体设计为中西合壁园林式布局,寓肃穆的书楼于幽雅的园林之中。最盛时有藏书60万卷,共约18万册,其中不少为海内秘籍和珍本。我们没有看到书,看到了许多空书架。在我们没有来之前,所有的书都已经搬走了。甚是遗憾!我们在百年嘉业藏书楼里转了一圈,就走了出来。到此,整个小莲庄就算参观完了。
写于2023年9月18日子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