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腊月初四的早上,阳光明媚,气候温暖,我与小蕾走进了名闻大江南北的古村落卢宅。早就听说,卢宅明清古建筑群有“民间故宫”之美称,房屋建筑宏伟壮观,保留完整,非常有特色。卢宅明清古建筑群,东西北三面环水,南对笔架山,风景秀丽,景色壮观!宅前大道西通东阳城东门,美丽的雅溪水绕着古建筑群缓缓流淌。古时候,虽庭院深深,宅第森严,但一旦有事,出入有九座桥梁可沟通室内外联系,方便快捷,从无影响族内大事。现如今,早在十几年前,东阳市政府为了开发卢宅和保护古建筑,从宅内动迁出了整整一百五十户居民。
卢氏自宋代时定居于此,世代传承聚族而居。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卢睿中进士后,到清代中叶卢家子弟一直科第不绝。明清两代,卢家就出了8位进士,29位举人,置身宦林130余人,为婺州最大望族。据考证,卢氏家族乃姜尚姜太公之后裔。2003年11月,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总统卢武铉及其夫人在青瓦台总统府亲切接见东阳卢宅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并合影留念。平日里,也常有韩国卢氏家族成员前来寻踪问祖。卢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做官者居多,因此陆续兴建了许多座规模宏大的宅第,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1988年1月1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宅位于浙江东阳市城东门外,占地500余亩,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六年(1462年),由十余组按南北轴线布置的宅院所组成,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卢宅街道宽敞,环境优美,房屋建筑数千间,成片组合,鳞次栉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大街小巷排序整洁,徽派马头墙建筑随处可见。老街四合院处张灯结彩,挂满灯笼,十分耀眼壮观。一条鹅卵石小街贯穿东西,古色古香,韵味无穷。曾经繁华,古韵长存。
我与小蕾边走边聊,不觉走到了卢宅中心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挺拔的古牌坊,古牌坊高达四层,造型精美,精雕细琢,图案清晰。宏伟壮观,大气磅礴。古牌坊第二层横梁上部写有“方岳重臣”四字,中部写有“万历癸丑进士通奉大夫福建右布政使卢洪珪”字样。底部除精美的图案外,还雕有四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这座古牌坊,代表了东阳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准,这座古牌坊,是朝廷为表彰进士卢洪珪而建的功德坊,距今已有450余年历史。
我们继续往里走,沿着鹅卵石小街走了有七八十米路程,来到了卢宅明清古建筑群的入口处,迎面又看到了三座精雕细琢的精美的古牌坊。第一块牌坊上写有“风纪世家”字样,第二块牌坊上写有“大方伯”字样,反面另写有“祖孙父子兄弟科甲”字样,无限荣耀也!第三块牌坊上写有“旌表贞节”字样。像这样精美华丽的古牌坊,卢宅共拥有26座,它们被精心的布置在整个卢宅的大街小巷上。走过三座牌坊,前面是一栋华丽高耸的大夫第建筑,门关着,墙壁上的石雕、砖雕、瓦雕等展现出了当年的繁华色彩。极其的富丽堂皇。
从大夫第门口往里走,有一条长长的非常宽阔的甬道,甬道中间是青石板砌成,两侧采用鹅卵石铺就。我与小蕾走在甬道的青石板上,走过两侧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走过洁净如洗的地板,走过墙边的绿植树木,空气清新,身心愉悦,心情格外的舒适而愜意。穿过一座牌坊,辗转来到了卢宅古建筑群的国光门,又叫照厅,其实就是仪门,礼仪之门。仪门门前非常宽阔,也是鹅卵石铺地。仪门是堂主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一般的宾客来访是东门进,西门出。三品以上官员造访,才能搬掉门槛打开中门,以示礼遇。仪门上方的四根红色短木,叫门簪,根数越多地位越高,它与抱鼓石,旗杆石配合使用, 寓意为旗鼓相当,门当户对!
走进仪门,又是一个天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超大天井,这好像不是天井,是一个数十米长数十米宽的超大的跨院。跨院里种植有不同品种的绿色植物,四周做有水沟,这里下雨天从未满过大水,所下之水都从水沟里流入到雅溪里去了。五六百年前,东阳的能工巧匠们,在古建筑群的前厅和正厅之间采用的“勾连搭”结构,是东阳木雕的一绝。为了避免大厅进深过长,为了避免屋顶不断升高而影响美观,为了节约能源材料,他们创造了“勾连搭”的这种精湛技艺,让两个顶连在一起,形成了大沟,可供流水,下大雨时,能使雨水顺利流入下水道,而后顺利流入到雅溪里去。五六百年来,古建筑群的厅堂房屋中从未发生漏雨现象。一举多得,解决了诸多难题。古建筑群堂宽五间,穹顶高达十余米,雕梁画栋,精雕细琢,十分的华丽典雅。大厅两侧是厢房,厢房装饰豪华精美,奢侈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