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禅寺位于后宅街道寺前村后山坳。寺坐北朝南,左右山脊环抱,左山名为后山,幸福湖方向远观如狮;右山名为平浦山,远观如象。寺前村也因在净居寺的前方而得村名。净居禅寺位于“四山宫环”宝地,四山为“东鸡鸣山,南青岩山、西香山、北黄檗山”。寺北邻黄檗山,此山为黄檗山风景旅游线上最高峰。
从右侧象鼻山游步道开始上山,沿山脊游步道可直达黄檗山腰。整个山脉树木以松树为主,最大树者主干如碗口粗,大多是低矮弯曲的松树,难以成材。听摄影师李向群老师说,日本鬼子侵华前,山上大松树成荫,高耸苍天。日本鬼子侵占义乌后,在修建浙赣铁路时,砍伐成片的大松树去做枕木,从此再无苍天大树。步行约一里地,在山脊游步道右侧有一块大岩石,村民叫“大石头”,此山也叫大石头山。大石头面目粗糙,半圆形状,黑褐色的山岩,表面风化凹凸像马蜂窝。据李老师的介绍,与其遥相对望的德胜岩上,也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年轻时此石我也攀登过),记得以前书有“山冠”二字,这两块大岩石有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
远古的时代,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太阳,10个太阳睡在扶桑树底下,轮流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一日帝俊与羲和远游,太阳们失去管教,他们并一齐出来玩耍。顿时,炎热烤焦了森林植被,晒干了江河湖泊,大地一片哀嚎,生灵涂炭,给万物带来了灾难。二郎神力大无穷,为了拯救人类,救苍生于火热之中,肩挑大山,追赶太阳,用大山把他们压在大海深处。十个太阳四处逃窜。二郎神在追赶第十个太阳时,恰好经过乌伤大地。因为一头挑的是大山,一头是小山,一个重心不稳,踉跄一下,二座山从扁担上滑落,大山落在德胜岩,变成了一块大岩石,小山落在象鼻山,变成了小岩石。第十个太阳乘机逃之夭夭,从此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出来值勤。当初升的太阳出来时看到这两块岩石,还会羞红着脸,为自己当年的鲁莽而羞愧。
继续步行一里地左右,游步道开始陡峭,左侧忽见有数块奇形怪状岩石挤挨在一起。有的作仰头探望状;有的作俯首点头状;有的靠近附耳私语状;有的似匆匆赶来落伍状。它们集聚在一起,貌似庄重好客,佇立在路旁,向从山下来客方向倾斜身体,恭迎游客光临。数石高者有二米左右,矮者只有半米左右,参差不齐。这也就是李老师所说的“众仙迎客”的景观了。黄山有迎客松,大石头山有迎客石,不愧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再走逾半里路,翻过山头,从黄檗山腰走过,就可望见一座雄伟的观景亭立在山顶。观景亭台平坦,长宽约24步x15步,四周大理石围栏,圆栏柱头上刻祥云,栏匾上雕刻着着栩栩如生的花鸟草树。八角观景亭分上下二层,红柱黛瓦,飞檐高瞻,如鹰展翅。陡峭曲折的台阶约百步,亭台如在云层之上,月上仙界瑶台落凡间。观景台脚下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匍匐在山脊,像一只蟾蜍。蟾头微仰望月上瑶台,圆目鼓突,声囊沉垂,大肚贴地,背脊皮厚粗糙不平。仰头望向山顶观景亭方向,此石曰:“金蟾望月”。相传当年金蟾蜍修道千年成仙住在月亮,宫名“金蟾宫”。一仙一月逍遥自在,月上栽有桂树一棵,养有玉兔一只。蟾蜍自视天高皇帝远,玉皇大帝鞭长莫及,经常夜深人静,在桂树下酌酒自饮,玉兔相伴,自得其乐。一日望见人间嫦娥,美若天仙,胜过七仙女,甚是爱慕。略施小计,让嫦娥食仙丹成仙,飞上月亮。蟾蜍立马恭迎,送上玉兔以示爱慕之心,邀住“金蟾宫”。后此事被玉皇大帝得知,怒斥金蟾触犯天规,罚其打下天界,下凡为蟾蜍。从此蟾宫为嫦娥所居。金蟾从天庭打下后,每晚都要从山脚的池塘跳上山脊,登高仰望月亮,思念嫦娥,日久天长,终于化为山上岩石,永伴嫦娥。
摄影:李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