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仙女始元时,鲁地高唐身影姿。
教授村民棉种法,风流远客信明知。
丰衣足食人崇奉,大业成名神有为。
祭祀上香迎供品,面条饺子敬恩师。
花姑”的传说
相传,鲁西之所以产棉花,都是拜“花姑”神所赐。很久以前,在一个正月二十八的晚上,正值人们刚过完了春节庆祝活动,准备春耕时,一位仙女乘着一朵祥云而来,降落到高唐县城外荒地,并用棉柴建起了院落,人们纷纷来访,发现姑娘美丽大方,并且其衣服非丝、非麻,是一种软柔、舒适、结实之料制成,据姑娘说是棉纱所织。众人极为羡慕,纷纷提出要姑娘帮忙种植棉花、教导纺织。姑娘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众人的要求。自那以后,姑娘开始帮助人民种棉花,收获后又教给人们弹花纺纱、上机织布,姑娘成了当地人种棉纺织的老师,人们尊称她为花姑,人们也因种棉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发家不发家,全靠种棉花”,成为人人皆认的公理,每年正月二十八日,人们都到花姑家,花姑提醒人们要勤劳,并把技术传授给贫苦人。寒来暑往,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花姑头发白了,背弯了,人老了。她把自已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又一个正月二十八的晚上,人们发现花姑安祥地躺在床上,嘱咐身边的人说:“你们一定要种好棉花,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高唐县及周边县一带的方言,把籽棉叫做“娘花”。 说完嘱托后,花姑就合上了双眼,此时人们听到空中传业一阵悠扬的乐声,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银河之畔。
人们铭记着花姑的美德,传诵着花姑的故事,世世传播着花姑的植棉技术,为纪念花姑,人们在花姑坟前修建了一座花姑庙,每年正月二十八日,人们焚纸烧香祭拜花姑,祈祷她保佑棉花丰收,这样逐渐形成了花姑节。这虽然是个传说,但它却反映了棉农对棉花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花姑节”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在高唐盛行起来。高唐县城东祁寨村曾出土过一块《重修花姑庙记》石碑,时间为元末,可见花姑庙最迟在元代初期就已有了。
祝友龙年好运!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