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3679|回复: 2

[社会] 10岁女孩玩游戏被骗一万元!下手的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主题

3

回帖

4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06
金钱
209
威望
6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11-3
发表于 2024-6-3 16:4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如今,许多孩子经常会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刷视频。然而,一些骗子利用了这一现象,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锁定低龄玩家,以“组队打游戏”“免费送限量皮肤”等名义实施诈骗。

 
今年年初,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接到一起警情,报案人朵朵年仅10岁,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报案的。孩子称在网上玩游戏的时候被骗走了一万多元。年仅10岁的她是如何被骗的?

“大姐姐”玩家主动

向10岁女孩申请好友

据朵朵和其家长讲述,朵朵用奶奶的手机号注册账号,玩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同时,她还经常在一款社交软件平台“TT语音”的蛋仔专区里和其他玩家互动。
 
一天,一名自称“知心大姐姐”的游戏玩家在“TT语音”里申请添加她为好友,并称“跟我玩游戏的话,会得到一款游戏皮肤
 

以“姐妹”相称

送游戏装备为诱饵

这个陌生的“姐姐”和朵朵以“姐妹”相称,还说要帮忙申请游戏皮肤,这让朵朵感到很亲切。
 
 
不过很快,对方突然发来消息称,因为朵朵的游戏账号出现“异常风险”,导致“姐姐”的游戏账号被官方封控。“姐姐”的游戏账号上充值了很多皮肤,如果不帮忙解封的话,就会受到很大损失。
 
虽然这个理由在成年人眼中漏洞百出,但对于年纪尚小的朵朵来说,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谎称账号被封控

恐吓小孩子转账一万元

“姐姐”要求朵朵通过支付宝发送红包,声称可以用这种所谓“充流水”的办法让账号解封。起初朵朵并没有回应,然而对方却步步紧逼,让朵朵无从招架。
 
办案人员讲述,骗子在诱导小朋友转账过程中还会采用恐吓行为比如“如果你不帮助解封账号,我就会去找警察抓你或者抓你的父母”这让小朋友产生了胆怯心理。
 
朵朵爸爸:当天晚上朵朵拿了她奶奶的手机在另外一个房间,从晚上9点多一直弄到11点多。她奶奶白天工作比较忙,晚上人就比较累,也没管到她。
在“姐姐”长达两个小时的诱导下,朵朵的心理防线渐渐崩溃。她按照对方的要求发送了多个现金红包,还说出了奶奶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信息。
犯罪嫌疑人用朵朵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了某第三方支付软件并绑定了其银行卡,之后通过让朵朵发送手机验证码信息,陆续转走了卡内一万多元。朵朵爸爸看到支出金额后意识到是诈骗,于是报了警。
 

拿捏住孩子心理

行骗话术漏洞百出仍得逞

骗子的话术其实禁不住推敲,但是他们拿捏住了孩子“社会经验不足”“不想让家人知道”“担心给家长惹麻烦”等心理,一边威胁一边劝诱,一步步引导孩子发红包转账以及提供家长的身份信息等。
 
接到报案后,当地多部门实施联动,以朵朵的遭遇为突破口,对类似案件进行排查。警方调查发现,这个涉及六名犯罪嫌疑人的团伙先后作案13起,涉及十个省市。这种骗局虽然简单,但这伙人专门找低龄玩家作为行骗的目标,十分狡猾。
 
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使用虚拟身份,不会与被害人直接发生接触,这也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为了锁定这个犯罪团伙,警方历经数月进行了周密调查,最终通过几百个账户梳理发现,有账户资金到嫌疑人亲朋的账户上从而确定案犯嫌疑人身份。
 

营造“姐姐”人设方便套话

警方披露嫌疑人行骗手段

六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并且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伙人如何挑选未成年人设下陷阱?又如何从被害人口中套出关键信息?
 
据本案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平时就是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广撒网,以“一起玩游戏”“送游戏皮肤”等理由当诱饵,通过“男扮女装”营造出亲切的“知心姐姐”人设,方便和低龄玩家套话,10—13岁左右的孩子就是他们的首选行骗目标。
 
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即使被害人要求语音或者视频,他们也有办法“解围”。
 
犯罪嫌疑人 李某:她跟我通话的话,在聊天之前我会说现在有点忙,让我的男朋友跟你说,她就同意了,然后我就以男生的形式去聊天通话。

游戏设置未成年人模式

孩子用家长手机玩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蛋仔派对”游戏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未成年玩家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登录游戏。而像朵朵这样只有10岁的孩子,为了方便自己玩游戏,有的就借用家长的手机和身份证注册登录游戏。
 

行骗过程中

不断给孩子施压击溃心理防线

这个犯罪团伙的嫌疑人正是看准了很多孩子的游戏账号都是借用家长信息注册登录,因此一旦取得孩子的初步信任后,他们就会以“游戏账号异常被封”为由,让被害人发现金红包,提供家长手机号、银行卡,以配合所谓的“充流水”。
 
在整个行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还会不断地给孩子施压,一步步击溃他们的心理防线,比如“你到底能不能配合解除?”“这个事情很严重,没有跟你开玩笑”等等。
 

套出银行卡信息

通过手机验证码转走资金

办案民警说,骗子的这一系列“话术”也是为了让受骗的未成年人一步步脱离家长的监管和保护。之后,利用从被害人口中套出的家长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团伙成员就可以注册第三方支付软件并绑定相应银行卡,通过手机验证码信息转走卡内资金。
 
 
警方提醒,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家长应多多关心他们的日常动态,尽量避免孩子在无监管的情况下在手机上玩游戏,更不能不负责任地直接把家长的手机和身份证号提供给孩子注册登录游戏。

 

 

来源 /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 留言 点赞 在看 ~ 鼓励下小编吧!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老舅 2024-6-4 06:53 +1
钱塘侬 2024-6-4 06:41 +1
张香云 2024-6-4 04:02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765

回帖

2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09
金钱
13099
威望
35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12-14
发表于 2024-6-4 04:0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赚钱的机会是谁给的?抓不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910

回帖

49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3
金钱
2873
威望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8-21
发表于 2024-6-4 04:4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4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