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亭作协探访月饼之乡,笔墨留香传承中秋韵味

盖着大红印章的月饼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烤箱热气氤氲,出炉月饼甜香气弥漫……中秋节前夕的2025年9月13日,义亭作协联合义乌散曲社举办“甜美义亭”主题采风活动,二十余位人士走进当地两家知名月饼企业——亿民食品厂与中禾食品厂,挖掘义亭特色产品“义亭起酥月饼”的民俗底蕴与文化内涵,通过文艺作品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与美誉度。
这是义亭镇文学艺术联合会作家协会(简称义亭作协)今年8月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采风活动。

参与采风的作家有(以接龙先后为序)吴越、王锦豪、刘永平、詹雪芬、郑小平、杨可平、王曙光、梅海东、洪其璜、潘爱娟、楼静笑、王春平、沧海镜(王羕蓉)、何吴生、贾胜男、方向明等。
这次采风活动得到了义亭镇文联、义亭镇工会、义亭镇月饼协会等单位的支持。义乌市文联副主席赵国强、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席何恃坚等应邀参加活动。

采风团首先来到亿民食品。车间里,工人们身着统一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正忙碌着和面、包馅、成型。案板上待起的面团被巧手包裹馅料,送入机器后瞬间变成厚度匀称的月饼坯。盖上有“亿民月饼”标识的大红章后,烘烤师傅将它们送入烤箱。几分钟后,黄灿灿、香喷喷的月饼便新鲜出炉。包装工人们熟练地用油纸将月饼十个一筒包装好。
在位于义亭镇王阡村的中禾食品厂,负责人楼孝勇分享了他们的创新之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敢于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中禾月饼弥补了传统土月饼存放几天便发硬的不足,实现了酥而柔软、甜而不腻的完美口感。”楼孝勇不无自豪地说,“即便是存放多日,其口感依旧如初。”
据了解,如今义亭镇现有十九家较大规模的月饼厂,各具特色而又共同传承着古老制作工艺。中秋前夕,月饼协会统一协调生产时间,多数厂家遵循订单式生产,确保了月饼的新鲜度,避免了生产过剩。

在义乌,月饼称为“起酥”或“油酥”。义乌起酥民俗文化作为传承文化于2018年1月列入了金华市非遗项目名录。这颗圆圆的月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于义乌人而言,义亭月饼是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记忆。它口味多样,有白糖、芝麻、百果、核桃、豆沙等,满足了不同人的喜好。义亭月饼是苏(酥)式月饼在义乌的传承与发展。1950年义亭成立合作商店,1952年推出中秋月饼。饼师们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印制在月饼上或包装纸上,使月饼不仅是食品,更成为承载美好寓意与团圆象征的文化载体。

采风团一行通过实地走访,收集了创作素材,后续创作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将在《枣林》《双林》《义乌商报》及“今日头条”“爱义乌”“甜美义亭”等媒体平台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