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月/文
一群曾在洞头海岛挥洒热血的6415部队二连老兵,在二连战友会义乌分会会长吴林坤的组织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重返洞头海岛行。
于2024年6月4月携手自己的另外一半从义乌坐动车途经金华,丽水直达温州南站,转城际公交到达洞头客运站,入住北岙温州旅馆。
老兵们个个心潮澎湃,情绪激昂,难忘I969年12月18日,政府敲锣打鼓把他们从家里接到指定集合地点,穿上崭新的军装,戴着大红花,背着挎包,整装待发。在那无限荣耀的时刻,在那操场上投以多少羡慕的眼光的时候,汽车把他们带走了,离开了家,拜别了亲人,不知道要去哪里的部队? 坐汽车到军用码头后坐上军用船艇大队的船,到达目的地几天后开会才知道这里是洞头海岛,在国家的军事策略中,海岛一寸土,大陆一座山,有着非同小可的存在。接着他们被分配到二连各班排,肩扛着各种使命,开始了人生的军旅生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转眼已过五十多年,当年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己成夕阳暮鼓,最大的已78岁,参军时23岁,最小的一位也已72岁,参军时17岁。
洞头经过改革开放,撤县设区,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填海造桥,填海修路,填海建房。现在人们出行不要再去码头坐船,而是坐上在垮海大桥行驶的公交车就成。
他们首先来到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原址未变。现绿树成荫,庄严肃穆,有专职保安护卫。老兵们向为解放洞头和保卫洞头长眠与此的战友致以最祟高的敬礼,深深地鞠上一躬。
原北府前老街两旁的石头平房破屋已变成高楼林立,繁华热闹的商业街。
想当年小山盘团部指挥中心在整个洞头来说操场最大,房屋最高,礼堂最豪华,现己被改为新建民房。老兵们说:“如果能在这里修建一个军事纪念馆,供后人参观纪念该有多好”,看到现状,他们深感遗憾!
二连的营房厚实的石头墙依旧如新,但空无人烟,房前屋后已杂草丛生,大树已高过房子,厨房的墙上斑驳可见写着“储备营房,加强管理”字样。看到如此荒芜的景像,他们深感惋惜。对着视频和没来的二连战友高呼:“二连的战友们啊,这就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生活过学习过的地方”啊!
触景生情,老兵不禁回忆起往事:来时新兵晚上站岗离营房好远,夜黑风高,那猫头鹰的眼睛一闪一闪的,毛骨悚然,害怕之心无法形容,冲锋枪子弹满上堂不敢马虎,因为这里是欧江口,敌人来了先到这里。开始是硬着头皮熬过两小时换岗,时间长了胆子练出来了,每站一班岗都能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在那种艰难岁月的环境中啊,人的意志变坚强了。
他们的兵种虽然不是野战部队,但守备军晚上搞个突然集合训练是家常便饭,往往在呼噜酣睡中军号嘹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拾好所有的行礼整装待发。老王说:“有次半夜我正在梦见家人,美美爽爽时忽然听见军号响起,还沉浸在幸福时刻中的我来不及打背包,棉被衣服就这样散抱着出去了,结果闹出笑话,挨了一顿批评。这件事后,每次的集训我都比别人迅速。”
二连离整个洞头是最南端的地方,到北岙买菜有四五公里路,而且空手的时候是下坡,满载而归是走上坡。
老兵吴林坤说:“我为二连天天跑四五公里买菜,每天3点钟起床,一根扁担,挑起一个连队的伙食,油盐酱醋啊,肉啊菜啊全由两人走路肩挑。开始时脚磨出了血泡,肩膀肿的像馒头。日复一日习惯就好了,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炮兵排的营房周围树木参天,路面疾草丛生,难以行走,房子被爬壁藤像蜘蛛网一样缠绕,面目全非。
炮排的战友们为祖国镇守边瑭,平常站岗训练刻若艰辛,青春挥洒于炮阵地坚守6年。 露天水井依旧,绿茵茵水清清,老兵试观井中影,感叹沧桑染两鬓。
团都营房所剩无几,贴着封条。走到这里老兵张守明不禁感慨万千,“营房依然在,人已近黄昏”。“我在二连呆了6个月,抽调团部成了放映员,就住在这幢房子里,相对来说条件要比其他战友好一点。但当时放映的片子很紧张,一个月排满日程,必须按时接收,送回。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完成任务。有一次去送片,租了渔民的小船前行,茫茫大雾,漆黑一片,海浪汹湧,把小船掀起几米高,心想,今天肯定葬身大海完蛋了,随即紧张恐惧的抓住船舷。
后来心一横豁出去了,接受命运安排吧!就任凭风浪掀多高都无所畏惧了。从那次后,一而再,再而三,小浪大浪不知碰到过多少次,都能经受住了考验,化险为夷”。
大长坑营部的房子荡然无存。那时6415部队是有名的军民联防搞的最好的部队,经常到老百姓家做联防工作。陈孚银是一营的通讯员,部队拉练时曾驻住过渔民的家,几个月中这一家人对他似亲人一般,从此结下鱼水之情。这次趁这机会提个大旅行袋给以前受过恩的渔民朋友送家乡的特产。但没有现在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只依稀记得以前叫大长坑的地方和名叫XXX的渔民朋友,中心位置就在这里,可是一遍一遍地不知走了多少遍,天下着大雨,他一手撑伞一手提袋,中心点的前后左右,过马路,走大路绕小路走着走着像鬼打墙还是回到了自己认为是中心点的地方,问了不知多少人都无果。大家都劝他放弃,这样找像大海捞针,难度太大。
可他一字一句态度铿锵的说:“受恩不忘情义,况且还有别人托带的东西,寄物重千斤,我都到这里了怎能半途而废呢?如果找不到我就不回家了,一定要找到为止”。说着又马不停蹄的在雨中前行寻找。
可能他的诚心感化了上天,他遇到了好心人,听了他的诉说,极为感动,一直帮他找进了户籍所在地。才知道他的朋友巳经在20年前就逝世了。接着又帮他找到了朋友的儿子,又见到了朋友的妻子,她已是老态龙钟九十多岁了,两人见面还都认的出对方,可见50多年前的那份感情有多深,彼此热泪盈眶,互诉衷肠。老兵心愿已了,皆大欢喜。
这就是义乌老兵的义乌精神,这就是义乌老兵的军民如水情。
老兵们兴致勃勃的游玩了洞头的知名景点,他们在沙滩捡石头,在海边观浪潮不亦乐乎,仿佛50多年前的那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再现,本来还想在大海游泳一番,老天不给面子,只能望而感叹!
洞头的美景如诗如画,对老兵们来说却有着更深的意义,这次旅程是对过去的缅怀,是对当下幸福的珍惜,对洞头巨变深感赞叹,对为在洞头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欣慰。为在有生之年再返洞头海岛,再见洞头告别之行而无遗憾!
初生牛犊鸿鹄志
乌伤义勇镇海疆
解甲归田五十载
铁血浓情深似海
两鬓斑白长寿翁
云淡风轻故地游
歌舞升平百丈楼(望海楼)
不负韶华青史留
写与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