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当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奋力前行时,学术带头人杨帆的身体却出现重大变化。
2023年10月21日,杨帆骑电单车时不慎摔倒。在南溪山医院检查发现,他患有恶性肝内胆管瘤。
杨帆开始接受治疗。但他放不下工作,放不下那些慕名专程来找他看病的患者,依然坚持上班。一些同事劝他休假,专心接受治疗。他说:“我还能继续工作。一天不坐诊,就感觉心里不舒服。”
2023年12月,杨帆的病情愈发严重,需住院治疗。他终于休假了。在南溪山医院住院期间,同事们想去看望他,均被他婉拒。当月5日,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熟悉杨帆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一辈子都爱面子,到死都要面子,所以谢绝一切问候和探视,将来如能想起就是以前谈笑风生的样子最好。父母等长辈在生死问题上已经做了表率,不进ICU,不换寿衣,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家里不挂遗像不供香火,捐献尸体做医学研究,不留骨灰,不留坟墓……”
桂林爱尔眼科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陈晓玢回忆说:“在杨院长住院期间,他不给我们去探望。但他得知医院功能影像科主任徐隆福因病住院后,还专门打电话叮嘱我组织同事去看望徐隆福。”
得知杨帆病情后,2023年12月18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爱尔眼科广西省区的部分领导专程来到桂林,在未通知杨帆的情况下,直接到南溪山医院看望他,并送去了慰问金。杨帆说:“过段时间出院后,我还要回医院上班。”
住院期间,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内部的重要会议,他依然坚持在线上参会。得知有患者专程来找他,他又马上回到医院,为患者诊疗。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今年1月底,杨帆的精神状态好了一些,身体也似乎有好转迹象,他向上级领导申请回到医院全职工作。考虑到他的健康,领导本来不同意,但他一直坚持。于是,领导建议他以休息为主,偶尔来参加医院的重要活动即可。
2月19日,桂林爱尔眼科医院结束了春节休假,迎来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杨帆也回到医院。陈晓玢注意到,他的脸色偏黄,精神状态不好。
杨帆给大家发放了新春红包,并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帮助更多患者。
没隔几天,杨帆的病情再次严重,他又住进了南溪山医院。这一次,他有了某种预感。2月29日,爱尔眼科广西省区总院长李莉带队来到该院看望他。他说:“桂林爱尔眼科医院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平台,在医院工作这几年是我人生中特别幸福的一段岁月——上级领导关心支持我的工作,我跟同事们相处得像一家人,患者们也非常尊重、感谢我。我走了以后,希望医院不要为我举办追悼会。”
4月21日,杨帆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他写道:“到今天刚好半年了。感觉时间被按下了停止键,人一静下来就感觉6个月的时间与之前的6年一样漫长。以前的生活就像是一个被不断加速旋转的陀螺,生命的长度在感觉上被严重缩水,唯一的好处就是心态保持在40多岁。在最后的时光回顾一下,自认为这一生还是挺顺利、挺幸福的,内心没什么亏欠,所以可以坦然面对接下来的命运安排,既不留恋过往,也不寄望将来。感恩亲人的悉心照料,感恩朋友们的理解与关心,也感恩医生这份职业,让我能为将要开启的下一段人生多积德。我坚信,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人这辈子积下的德会让下辈子变得更美好。所以,当我转身离别时,希望能看到你们祝福的笑脸和送别!”
看到这段话时,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医务部主任吕珍忍不住流泪了,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正是因为多次得到杨帆的指导和帮助,她才逐渐成长为医院骨干。那天,吕珍、陈晓玢等人都想去医院探望杨帆。然而,杨帆又一次婉拒了她们。
在电话中,杨帆听说徐隆福尚未康复的消息后,还特意对陈晓玢说:“等我好点了,就去帮徐隆福看眼病。”
进入6月,杨帆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叮嘱罗媛:“我死后,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从事医疗工作,为人民服务。希望死后也能继续为医学事业发展服务,我的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他人,遗体全部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7月5日19时30分,杨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溪山医院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63岁。
知悉杨帆病故的消息,吕珍向他发送了最后一条微信:“杨院,听到了这个非常痛心的消息,您永远离开了我们。一声杨院,仿佛还能听到您的回应,可是却再也听不到您的回应了。无数次想着您突然就好了,回来看我们了,您的教导还历历在目,就像亲人一样、父亲一样。杨院,您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没有恶魔,永远的杨院,永远的战士,我们永远怀念您。”
罗媛遵照杨帆的遗愿,通过广西红十字会、广西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捐献了他的遗体和一对眼角膜。其中,遗体捐赠给桂林医学院做“大体老师”,用于学生们学习研究。
“大体老师”是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称为“老师”,意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
罗媛说:“捐献遗体是杨帆很早以前就有的想法。但当他对我说遗嘱时,我很难过,也觉得他很伟大,作为他的妻子,我非常自豪。他的一生都在为医学事业作贡献,哪怕到了最后时光,也要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我也想延续他的精神,以后我走了,如果自己的器官能帮助别人或是能为医学研究作贡献,那比化成灰、埋在土里更有意义!”
罗媛表示:“虽然杨帆没有留下骨灰,但他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想他了,可以翻翻照片。”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唐小荣说,我市死后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数量正逐年上升,因为像杨帆这样有着大爱的人和家庭越来越多,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将光明与生命延续,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照亮人间,凝聚无私大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构成了医学的明天。
杨帆为患者实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