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月月
上溪张太公虽已90高龄,却身体硬朗,腰不弯,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走路笔挺,还经常到田畈种菜。什么都好,就是人太过于固执,从年轻时开始就只要认定的事情就一走到,因此人们送他一个美名绰号“一根筋”。
2023年11月26日,正在哂太阳的张太公被重外甥女一行人连拉带扯地把他哄进了车里,要带他去倍磊街观看陈氏祠堂俊工暨祭祀大典。二十几分钟过后,重外甥女说:“外太公,下来吧,倍磊街到了”。张太公怎么也不敢相信,在他的记忆中倍磊街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怎么会一下子就到了呢?他哪里知道现在的交通有多方便,有几条大道直通倍磊呢!
下车后看见了人山人海的倍磊,彩旗飘扬,老街的店面都存古翻新装修的很有气派,民俗彩街,搭台演戏,灯光秀热闹非凡。还有那闻所未闻的四百多桌四千多人共聚的长街宴。张太公看得津津有味,目不暇接。
在友人陪同下就来到了街心亭,到了陈大宗寺祠堂,那恢宏的建筑,祠堂中陈列摆设,还有保存完好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纪念馆,直看的张太公目瞪口呆,不想移步。
然后又转到了17祠堂18庙,旌烈石碑坊,青砖黛瓦的明清古建筑,敬修堂,龙皇亭,文溪武溪双溪流水潺潺,村民在清澈见的溪边洗衣洗菜。观看了古村的风景风貌,过去的埠头现己变成了车站,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这“一根筋”好像触极了灵魂深处,嘴里喃喃自语“这倍磊原来这么好啊”!
到了饭点入席时间,张太公好纳闷,为什么自己一家人能在这么热闹的长街宴上入座吃饭?而且坐同桌的人对他如此尊重客气,格外的有礼貌呢?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却欲言又止。
盛宴结束后,受邀到同桌家里玩,张太公本不想去打扰,怎经得住重外甥女一行人的连说带劝,推的推,拉的拉,就进了门。哇塞好大的房子宽敞明亮,上等的家具光彩夺目,张太公心想,这一定是个土豪的家。
受到了贵宾的待遇,张太公真是受宠若惊。相互寒暄后,家主就郑重地向老人介绍了自己,把当年托媒提亲不成,励志前行努力的事情娓娓道来,并把他的孙子和张太公的重外甥女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今天的一出是俩孩子策划的事情一一告知,老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就是当初的那个他呀!我竟然在他家做客!!
站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陪磊街地面上,看看被自己硬逼嫁到山里的女儿,又看看站在自己面前曾经可以作为女婿,如今在祠堂落成捐资20万元的大老板,今天还特邀请他来这做客,顿时脸上显出了一丝愧疚的歉意与不安。
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因为义乌江隔断了南北的通道,交通极为不便,倍磊到上溪路程40里,走路要4至5小时,如果是冬季,往往都是出门进门两头黑,所以就有了俗语“南北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也没有和亲的先例。
在七十年代,张太公是个出了名的1行郎,他有个聪慧端庄,如花似玉的女儿,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张对其女疼爱至深,在市场给她找了一份买卖过称的工作,每逢集市带在身边,也有想给女儿找一个合适中意郎君的用意。
上溪二五八集市是义乌最有名气的牛市和小猪市场,上溪集市边上有个五圣殿很是灵验,传说在二五八集市中每一市都有一对叫殿前猪的,谁能幸运买到此殿前小猪,长得好大得快,日长夜大,家运亨通。所以四面八方的人都想赶来碰碰运气。更使小猪市场欣欣向荣,增添人气。
话说倍磊街有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后生,这天跟着长辈前往上溪集市买小猪,交易中与姑娘四目相对后双方一见钟情。 从那次邂遇后,小伙子每集市走四十里与姑娘在航慈溪桥头相会,姑娘则瞒着父亲如期赴约。一来二去,两人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恋,从相惜到相爱,两人的心里都再也无法入驻别的人了。
男方就托媒(也是张太公的本行老熟人)前来提亲。张太公极力反对,他认为倍磊是个“壁头角头”,是个“与世隔绝”之地,如果把女儿嫁到那边去,就等于白养了。就斩钉截铁地说“别懒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要说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有100个女儿也不会嫁到倍磊街去”。“我宁可把她嫁到马岭山里也不嫁倍磊”!张太公无情地拒绝了想做现成媒的老同行。
那时没有通信网络,没有手机电话,姑娘每天在家被看管着,父亲励声扬言如果执意要嫁去倍磊,先打断手脚。不管女儿怎样苦苦哀求,都无济于事。小伙子来了也找不到姑娘,就这样硬生生地拆散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从此风筝断线,音信杳无。这事闹得上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若干年后,小伙子办厂当了老板,姑娘真的被嫁到了山里,过着清贫的生活。某日两人在城里不期而遇,洒泪互诉衷肠,两人心里都互相深记着对方,但都以各自成家,不能有非份之想,别时只能换成一种红颜知己的身份,保持着相互的联系。
光阴似箭,时过境迁,转眼四五十年过去,你说世界大也不大,好巧不巧双方的子女下代在同一城市同一所大学学校就读,听说是浙江义乌的同乡,又是志趣相投,早就成了知己朋友,出入成双,私订终身了。
同时两个孩子也知道了自己的上代长辈在那个时代的无奈,更想续上世纪长辈不能圆缘的梦而在这一代圆上。俩孩子提议两家趁倍磊大兴头的机会带老人重新认识一下倍磊,所以就有了重外甥女强拉外太公去感受倍磊的本文开头。
张太公自从到过倍磊回家后,脑筋好像转了360度的弯,时不时地在外面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倍磊如何好,如何好,开始宣传起倍磊街来了。最值得他赞的就是去倍磊的交通方便,没多少时间就到了。他把这次去倍磊的所见所闻一鼓脑儿全都兜了。还把倍磊被省政府命名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被国家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国家入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村的荣誉也炫耀了一遍。还说“倍磊有双溪六石,有五桥四堰,在明清时就烟灶过千,有数百幢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还有”………好多人被他说的都想去玩玩,亲身感受一下倍磊古村。
也有以前的知情人回怼戳,“太公你现在开窍啦!当心你女儿回来翻老帐哦”。他的灵魂深处确实冲击很大,反思后感觉自己当年是井之蛙,“一根筋”毛病误解了倍磊,棒打鸳鸯,对不起女儿,心感愧疚。
他逢人便说“还好在自己有生之年从新认知和感受了倍磊,要不然这么好的古村倍磊街要被自己沉冤脑海了”。
张太公衷心的祝愿倍磊古村越来越好,他祈祷下一代有缘人终成眷属。
写于202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