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义乌市双江湖项目承载着发展的希望,然而,对于为此做出巨大牺牲的几个村的村民而言,这却成了一场苦涩的磨难。
当初,为了双江湖项目的顺利推进,村民们积极响应政府拆迁号召,离开熟悉的家园。政府部门选择安置高层小区并发放权益证,本是节约建设用地同时保障百姓利益的计划,可现实却背道而驰。拆迁户被要求缴纳高额的高层建设费用,这一高昂的支出让村民们不堪重负。这些费用远远超出了村民的承受能力,让许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原本期待的新生活被沉重的债务阴霾所笼罩。
政府在收购产业用房时的做法更是令人心寒。以区区相当于一个车位价格来收购 70 平米的产业用房,这种“一口价”的低价收购完全没有考虑村民以后的生活。这些产业用房本可以让村民往后经济收入有点保障,如此低廉的收购价格,无异于切断了村民的经济命脉,让他们在失去家园的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保障。
时光荏苒,拆迁安置小区交付已近两年,但小区周边环境却一片狼藉。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拖拖拉拉,周边荒芜的景象与村民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区内以及周边的经营店面也未能投入使用,给百姓带来极其不便。
安置房的限制更是多如牛毛,成为束缚村民的一道道枷锁。如有不可转让面积,老年人、未成年小孩的不可贷款或出售,急需用钱时却无法贷款缓解经济压力。政府口中的“为老百姓着想”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权益证本应是保障村民权益的凭证,如今却成了另一个“烫手山芋”。权益证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过户一次,这极大地降低了其价值。政府设定的 10000 元保底价与实际区区不到 6500 元的成交价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村民手中的权益证如同鸡肋。而且,高达 4.5%的权益证贷款利息,以及不还清贷款就不能办理房产证的规定,进一步加重了村民的负担,使他们在经济困境中越陷越深。
更糟糕的是,现在连几个村原有的办公用房都没有了,这使得村民集体事务的处理变得极为困难,原本紧密的村落组织变得松散无序。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村民们感觉自己失去了话语权,一切都由政府单方面决定。他们在为城市发展默默奉献的同时,却承受着如此不公的待遇。百姓们苦不堪言,他们渴望政府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正视这些问题,真正做到保障拆迁百姓的合法权益,让百姓能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