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2415|回复: 0

何为义乌⑤:让更多人共享这块做大的蛋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44万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42349
金钱
254892
威望
15995
精华
11
注册时间
2015-5-5

K歌达人

发表于 2024-12-26 14: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本帖最后由 一星微光 于 2024-12-26 14:23 编辑





微信图片_20240509221229.jpg


来源:潮新闻

潮新闻  记者  潘璐  
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何锦程



63岁的方云周在热气腾腾的汤面炉后忙活,一只手拿着擀面杖,一手摊开面团,娴熟地擀面皮。“老板,来碗馄饨和两个豆腐饼!”游客们拎着从青年创客店里购买的新中式服装和手工艺品,在树荫下的木桌边坐下,品尝本土风味小吃。

在这条“妈妈的味道”小吃街上,摊主都是李祖村村民,销售的是义乌特色美食。不远处的共富市集前,头发花白的村民们吆喝着红糖、苦荞片等特产。精巧的文创杂货商店、咖啡店和手作店等创客店铺镶嵌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微信图片_20241226140741.jpg
游客们在李祖村共富市集上挑选土特产。 记者 潘璐 摄


曾经,这里是一片“面黄肌瘦”的荒地,连看得过去的出村路都没有,天一黑就陷入沉寂。脏、乱、差、穷,使得村民纷纷外出务工。而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美好图景,正在这座曾经的“水牛角村”里上演。

在《中国县域共同富裕监测报告2023》中,义乌位列“中国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前100名”的首位。这种财富似乎无关乎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义乌日益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来自外地的人口比例,鲜明地印证着这一点。

从“鸡毛换糖”到“人人创富”,在义乌,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分享着这块共富蛋糕。

抱团发展携手“村村富”

“以前摆过摊,也开过小厂,但因为李祖村太偏了,环境也不好,工人都待不住,招不到人,所以厂也没办下去。现在开个馄饨店,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能赚千把块钱,外面都没地方坐。”方云周说,村里鼓励村民通过办农家乐、民宿等方式自力更生,一间馄饨店一年的租金只需要3600元,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因此返乡创业。

乡村致富的契机始于2017年。为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义乌市委、市政府打造以德胜古韵、望道信仰、画里南江等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为基础的交通道路建设,将李祖村等散落的村庄串联了起来。不能靠山吃山,就创造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来致富。

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清楚,有了“硬件支持”还不够,要想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就得发展产业。“先天不足”的李祖村,需要有朝气和想法的年轻农创客。“如果能依托村里的文化,再结合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商业基因,李祖村就有了发展的新亮点。”

在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的李祖村,青年创客就有200余人,其中一半左右是大学生,80%是村外的“新乡人”。“我们都把他们当成村民,提供租金优惠政策,有困难及时解决掉,城里没有的公共服务,我们也要有。”方豪龙说。

来自广东的叁叔就是“新乡人”中的一员。摆满了展示柜的各大潮玩手办,3D打印出来的手办白膜,在叁叔和妻子开设的“叁旬创意”工作室里,有着当下最流行的元素。

微信图片_20241226140746.jpg
“叁旬创意”工作室。 记者 潘璐 摄


“之前在深圳和杭州也待过,后来又回到了义乌。因为这里有小商品市场的全供应链,IP衍生品的生产很便利。而且李祖村有乡村的安静,又有人流,很适合创作,恰好还有文创氛围,我们来到这里也是为了这个。”叁叔坦言。

在义乌,创客们的灵感总能在市场丰沃的土壤里落地,迸发出新的火花。叁叔正和做潮玩二创的本地企业家洽谈合作。“对方买泡泡玛特的盲盒加工成挂链,但销量会受制于盲盒厂家的产量,并且同行之间没有门槛,所以他们很需要原创的IP设计来掌握定价权。”

2023年,李祖村“农创客”队伍累计带动游客消费5800余万元,推动实现村集体经营收入350余万元。方云周没想到,自己在退休后还能挣上钱。叁叔则相信,自己能在这里拥抱“向往的生活”,也能通过自己的特长讲好李祖的故事。

“一人富不是富,一村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去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今年初,后宅街道顺势组建了大李祖“共富联盟”,准备用三条旅游线路将李祖村及周边8个村落串联起来抱团发展,9个村携手奔共富。

让来的人都能赚到钱

下午两点多,天空飘着细雨,而北下朱村的繁忙丝毫不受影响——标着“厂家直销、一件代发、爆款供应”的门头下,纸箱从仓库蔓延到了街边,又垒满了快递车。二楼的直播间则是一派灯火通明,主播热情地对着手机展示手中的秋冬新品。

微信图片_20241226140750.jpg
繁忙的北下朱村。 记者 潘璐 摄

“在北下朱,跑快递的、做批发的、拿货的、做直播的,都能赚到钱。(快递)拿回去有钱,拿来也有钱。”北下朱村的村民金光林告诉潮新闻记者,在这里,每天都有500-1000万单的快递量,村里的年产值达到了300亿元。

四十多岁的老板娘李云香凌晨一点左右才下播,这会儿已经风风火火地赶到云香爆款围巾帽子工厂店内,视线在电脑上的阿里巴巴后台和手机抖音订单间不断切换,核对订单。

2005年,刚来义乌时,二十多岁的李云香身上只有在北京打工攒下的几百块钱。这个东北姑娘一头扎进了当时已经火热的宾王市场。跑着跑着,她发现,服装并不是义乌的优势,库存才是。“厂里面有些做外贸或者内销做多了,一个款的围巾可能压了几千条,成本价七八块钱,一块五毛就卖了。大老板也愿意把存货给我们。”而这些经典款的围巾,挂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精品店里,能卖上十几块。

微信图片_20241226140756.jpg
云香爆款围巾帽子工厂店内的各色围巾。 记者 潘璐 摄

为了扩大仓库面积,2016年,李云香来到了房租比宾王市场周边便宜许多的北下朱村。“下游的客户来我这拿货,都是外地孩子,每天过来拍火山和快手,边拍边说,完了往那一坐,一天能发一万多块钱的货。”

一条围巾的产品链背后,无论是厂商、批发商、李云香还是来拿货的主播,不同层次的主体都能卖出货,并且根据价格体系收获不同的利润。同时,义乌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创业成本、提供创业指导等方式,降低了个体工商户的创业门槛,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023年年末,义乌常住人口190.30万,其中外来人口143.3万。正是这样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义乌“掘金”。

“想白手起家创业,义乌是最合适的,这里有批发市场的优势,你能以很低的价格采购到很齐全的品类。价格便宜、货源也方便,从代发全国各地来讲,义乌的快递也是最便宜的,我们双十一快递才一块九,而且在三公斤之内。你拿个两三件东西回去播,只要有个地方直播,都可以做起来。”李云香说。

2024年5月底,义乌在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10万户. 在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庆荣看来,义乌巨量的市场主体通过“企业链”而在整个社会财富的大蛋糕中嵌入自己的分配体系,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富分配的“社会链”。也正是因为如此,义乌市场的“低端商品”特性才会完整地体现出来,进而满足全球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需求。


“造血式”输出做大共富朋友圈

如今,义乌的共富朋友圈正跨越山海,做得越来越大。

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大小小的来料加工工厂让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片热闹,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义乌的企业将原料等发到巴州加工车间生产,也解决了义乌当地企业用工、产能不足的问题。

原本在浙江宁波一家服装企业打工的徐恒芬也回到了家乡。她缝纫的内衣经过剪裁、贴标等工序,将从巴州运往义乌,再通过义乌销往国外。

“现在一个月的收入,两千多到五千多都有,有时候小孩子乖一点的话就可以加班,工资就要高一点。”她笑着告诉记者,缝纫车间的工资已经够一家人的开支,丈夫在外务工的钱就可以存起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微信图片_20241226140801.jpg
巴州的来料加工工厂内,附近的村民们正在缝制内衣。 记者 于诗奇 摄


针对浙江省内山区县,义乌依托小商品市场优势,免费提供交易平台,展卖当地商品。对于与义乌结对的四川巴州、汶川等地,义乌还推出了“共富工坊”模式,让结对地区的百姓在家就能生产加工商品,再通过义乌市场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通过东西部协作,巴州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利用,老百姓有了额外的收入。公司有稳定订单,款项来得比较快,产品附加值也得到了提升。”乌琳娜内衣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冬介绍,在义乌的支持下,工厂由来料加工变为来单加工,实现了整个内衣加工过程的落地,工人们的技能有了显著提升,也吸引了不少商家直接到车间里拿货。借助义乌捐赠的无缝内衣设备,他还想尝试做更高端的产品。

目前,东西部协作来料加工带动了当地1600多人就业,每个劳动者每年增收在2.5万到3万元之间。“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搬迁户转化为企业工人,把小老板培养成企业主体,把我们安置点的加工车间转型生产企业。”巴中市巴州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挂职)龚林浩告诉潮新闻记者。

义乌在青海海西州种下的种子也正在这片电商基础薄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两到三批海西州城乡青年到义乌学习电商技能,解锁“共富密码”。义乌工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徐锦波介绍,目前,总共培养了2000名左右的学员。

青海阿姨王琼开了自己的淘宝网店,主要出售青藏特产,后来又成立了格尔木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凉皮店老板娘朱海兰也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将“真空凉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22年开始,学校又举办了浙江专家团“海西行送服务”系列活动。“枸杞是海西州的一大特色,产量高、质量好,但他们的加工业很薄弱,每年都卖不出去,被其他省份收购,没有形成当地自己的品牌。”针对这一痛点,义乌的专家们帮助当地建设产业的下游端,开发枸杞叶等产品,并在枸杞园中进行电商直播,拓宽产品销路。

“一方面是电商技术、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分享,包括民宿经营、旅游开发之类的。共绘东西协作、共同富裕的同心圆。”徐锦波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潮新闻”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闲语 2024-12-28 20:19 +1
文明义鸟 2024-12-28 13:02 +1
江南之南 2024-12-26 15:09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5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