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级会员
 
- 积分
- 3711
- 金钱
- 2037
- 威望
- 404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21-7-12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孩子接触网络机会日益增多 但由于防范意识薄弱 极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寒假马上来临 孩子接触手机时间变多 12月28日,景女士的儿子小林(化名)拿着景女士的手机在玩游戏时,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称“免费送一套游戏装备”。心动的小林便添加该陌生号码为好友,接着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称扫码后就可以领取游戏的皮肤。之后,在对方一步步的诱导下,小林开启“屏幕共享”进行操作,对方借此获取到景女士的手机验证码,转走了景女士手机里26098元人民币。景女士发现后,马上意识到孩子被骗了,急忙向义乌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报警。目前,案件再进一步侦办中。诈骗分子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游戏皮肤,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转账操作。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渠道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QQ群,随后假冒警察、律师等身份进行诈骗,恐吓学生必须对案件进行保密,不能告诉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过来把一家人都抓走。孩子出于害怕,只好乖乖听话,给对方转账“自证清白”。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安全意识较低,导致QQ或者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直接授权别人登录。诈骗团伙利用这个时机开始用未成年人的名义到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实施诈骗,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刷单。1.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不将手机交给孩子独立使用。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密码告知孩子,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2.要告知孩子不理睬各种形式的搭讪,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加入陌生群聊,不按陌生人要求进行“视频聊天”或开启“屏幕共享”。3.要告知孩子不独立进行任何转账、充值、扫码等操作。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案例,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某些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
来源:义乌公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