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年2月24日浙江金华,女子带着十几岁的女儿去商场买东西,她的女儿试吃了几个桂圆,然后左看右看没人,拿了几个放口袋里,结果被店员发现了,店员当众让她掏出来,不料女子大发雷霆,认为店员不应该把她的女儿当小偷,要店员给她女儿道歉。
“这是桂圆,又不是金子,你们至于当众这样对待一个孩子吗?”林女士气愤地说道。
“女士,我们不是说不能试吃,但你女儿把东西放进口袋,这就不是试吃了吧?”店员小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满。
“放进兜里又怎么样?她只是拿回去看看,或者忘了而已,你们怎么能当众让她掏兜?这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你知道吗?”林女士声调越发激烈,目光扫过围观的顾客。
小晴低着头,满脸通红,嘴唇微微颤抖。她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似乎既害怕又委屈。
小王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们也是为了做好管理。您说她忘了,但她确实把东西放进口袋里,我们有权要求核实。我只是提醒,并没有指责她是小偷。”
“提醒?那你刚才让她当众掏口袋,是不是一种羞辱?别以为我不知道法律!你这是在侵犯我们的人格!”林女士怒不可遏,声音压过了周围的议论声。
很快,商场负责人赶到了现场。他摆手让店员稍微后退一步,对林女士说道:“您好,我是商场的经理。对于刚才的处理方式,如果让您和孩子感到不适,我愿意代表商场向您致歉。”
林女士并不买账:“不是你,我要这个店员道歉!当着所有人面给我女儿道歉!否则我们就报警,看谁更有理。”
经理显然有些为难。他低声对店员小王说:“要不你向她们道个歉吧,就当缓解一下矛盾。”
但小王显得非常委屈:“经理,我没有说过她女儿是小偷,我只是按照规章办事。我觉得我没错,为什么要道歉?”
经理皱了皱眉,转向林女士:“女士,孩子试吃当然没问题,但把东西放进口袋,这的确不符合试吃的常规行为。我们的员工没有骂人,只是确认了一下情况。您觉得可以接受吗?”
“接受?我接受什么?我女儿可是个孩子,你们店员当着这么多人面,能让她以后怎么做人?”林女士指着小王,眼里满是愤怒。
围观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有些人忍不住议论起来。
“这孩子确实不该把东西往兜里放,店员提醒一下也正常啊。”
“可是当众掏兜确实有点难堪,特别是对一个小孩,家长生气也不是没道理。”
“我觉得这母亲太护短了,明明是她女儿不对,还这么闹,难怪孩子会这么做。”
听着周围的议论声,林女士更加坚定:“我的女儿没有偷东西!你们不能随便给她扣这样的帽子!”
小晴低声说道:“妈,我们还是算了吧,是我不小心……”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林女士打断了:“你别说话!你没有错!”
店员小王见状,忍不住反驳:“女士,我们没有扣帽子,也没有说她偷东西。您一直强调孩子的心理,但您有没有想过,她这么做是不是需要被提醒呢?”
林女士冷笑一声:“提醒?你就是仗着我们普通人不懂法,胡乱对待!我一定会追究到底。”
面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商场经理再次尝试说道:“我们理解您的心情,但这确实是个误会。店员没有侮辱您的孩子,只是工作职责所在。如果您还觉得不满意,我们可以再沟通,但请不要过度解读这件事情。”
“过度解读?”林女士冷冷地说道,“如果今天我不坚持,难道就任由你们这样伤害一个孩子吗?”
经理无奈,只能让商场法务人员介入,希望通过后续流程处理这次争端。
事件最终以双方当事人互相道歉告终。
这件事很快被周围顾客发到了网上,迅速引发了热议。
“小孩子犯错,店员提醒一下很正常,家长不应该这么护短。”
“吃了还想打包带走,这已经不是试吃了,是偷拿的行为。”
“店员有规矩在身,难道不核实就任由她拿走吗?”
“孩子可能只是无意识行为,店员当众处理确实伤自尊了。”
“再小的事情也要考虑方式,孩子的心理成长很重要。”
“商场应该有更妥善的处理流程,比如私下沟通,而不是当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