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钱塘自古繁华,千载风流,万般气象。在这片山水灵秀、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吴越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蓬勃的生命力,挥毫泼墨,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化史诗。
让我们翻开“吴越风华录”,重访一个个历史画面,探寻那些镌刻在岁月长河里的故事传奇……
吴越文化
“填平西湖,可保江山永固......”
千年之前,一场关乎西湖命运的争论,在吴越国国都——临安(今杭州)城里展开。当时吴越王钱镠正打算修筑王宫,一位术士向钱王献言道:“大王,按照您现在的修建计划,可以得到百年国运,但是如果把西湖填平,在上面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用来镇压气运,彰显国威,必定能让吴越国千秋万代!”一时之间群臣议论纷纷。有人被术士的“千秋万代”所打动,认为这是吴越国崛起的绝佳机会;也有人面露担忧,却不敢轻易开口。然而,钱镠王却只是微微一笑,神情淡然。他缓缓起身,“哪有什么千秋万代!修造宫殿,不应该与民争利,坑害百姓。西湖与杭城百姓性命攸关,就把这一方湖水留给百姓吧!”

他非但没有填湖,反而下令扩修水利,做出了一系列改变杭州和西湖的壮举。
“西湖特种部队”的诞生
葑草丛生、淤泥堆积,湖泊的自然退化规律让西湖逐渐沦为一片荒芜的沼泽。百姓们的生活也因西湖的淤塞而陷入困境,饮水不足、灌溉困难。
“不能再等了!”钱镠下定决心,必须拯救这片湖水。"可是大王,"一个官员小心翼翼地说,“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西湖乃杭州之根脉,不可荒废。百姓的生活因饮水而困苦,我们怎能坐视不理?”他亲自下令,组建一支由千名精壮士兵组成的特殊队伍,专门负责西湖的日常维护和疏浚工作。
这支“撩湖军”迅速行动起来,成为拯救西湖的“特种部队”。他们的装备十分独特,划着一种两头尖尖的“罱泥船”。这种船轻巧灵活,非常适合在西湖的浅水区作业,船上还配置特制的铁耙,士兵们用它深入湖底,将淤泥和葑草一并清出。
西湖的治理工程浩大,耗时漫长,百姓们起初并不看好。许多人认为,西湖的淤积非人力难以改变。甚至有人传言,这是“湖神”在作祟,治理西湖会触怒神灵。
然而,湖面上一艘艘“罱泥船”往来穿梭,激起层层涟漪,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撩湖军”终于完成了西湖的疏浚工作。湖底的淤泥被清理干净,湖水重新变得清澈,西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姓们看到湖水恢复如初,纷纷称赞钱王的英明决策。
“治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钱镠心里无比清楚,为了确保西湖永不淤塞,他下令“撩湖军”每年定期疏浚西湖,形成了一套西湖的长效治水机制。
站在西子湖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看着杭州百姓安居乐业,钱镠心中充满了欣慰。

“疯狂打井”的钱镠
西湖重生了,然而临安城的百姓们仍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饮水困难,大多数百姓必须每天出城,走很远的路去西湖取水,生活十分不便。
钱王召集朝臣和谋士,商议如何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有人提议从远处引水,但工程浩大,耗时耗力;有人建议开凿深井,但杭州地下水又咸又苦,无法饮用。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钱王眼前一亮,说:“唐朝时李泌凿六井引西湖水入城,如今西湖的水清澈甘甜,而临安人口日益增多,为何不多开凿水井,将更多的西湖水引入城中各处呢?”
说干就干!钱王站在城墙上,目光如炬,扫过脚下的临安城。他立刻下令,让工匠们在城内四处勘测选址,寻找合适的地点,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凿井工程在城内展开。
经过能工巧匠们的艰苦努力,第一口水井终于凿成了!当清澈的井水从井口涌出时,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百姓们蜂拥而至,将新凿的井围得水泄不通。尝一尝——这井水,真是甘甜清冽,直沁心脾。
几年过去,九十九口井遍布全城。


从此,临安城再无人为水发愁。百姓们将这些井称为"钱王井",世代传颂,而钱王的善举,也化作甘甜的井水,滋润了百姓们的心田,流传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