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早晨,春光明媚。在诗友洪其璜夫妇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绣湖文学一行10余人,在成江银老师遥控指引下,踏上了前往浦江县官岩山的旅程。
车渐至官岩山景区,远远望去,这座山宛如一颗遗落在人间的明珠,在天地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官岩山,这座典型的丹霞地貌之山,石皆赤黑色,海拔391米,虽不算高耸入云,却以其峥嵘突兀之姿,独立于平原之间,恰似一只鼾睡的卧狮。
走进官岩山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郁郁葱葱的植被。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两旁的翠竹摇曳生姿,仿佛在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
沿着光秃秃的岩石向上攀登,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官岩山,形如官帽。旧名康候山,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在攀登的过程中,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于它的种种传说与故事。唐朝咸通年间,祖登大师在此舍身投岩祈雨的义举,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对这位大师的德行肃然起敬。也正是因为这份感佩,百姓依岩建起了官岩教寺,历经宋、元、明、清的迭毁迭建,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韵味。
在詹雪芬诗友的助力下,我们足登手抓, 继续艰难向上攀登,终于抵达了山顶。站在官岩山顶,视野瞬间变得开阔起来。极目远眺,浦江盆地的阡陌交通、村镇屋舍以大棚村秀色尽收眼底。浦阳江宛如一条蜿蜒的白蟒,在大地上舞动,与周围的山水田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从山顶向下俯瞰,南坡的绝壁嶙峋,如刀削斧劈一般,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北坡的巨岩圆突,形态各异,似是大自然随意摆放的艺术品。而那传说中的薄刀弄,位于岩北,两岩之间虽间隔不足10米,却一落千丈,险峻至极。远远望去,仿佛是被巨灵神一刀劈开,令人心生敬畏。
下山的途中,我们经过了鹫峰亭。这座看似普通的凉亭,却承载着心越大师浓浓的乡愁。心越大师,这位清初东渡扶桑、为日本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游子,以“鹫峰野樵、东皋心越”为号,将对故乡的思念融入了这小小的亭阁之中。如今,每当有日本客人来到官岩山,都会在此亭前肃然起敬,这小小的鹫峰亭,俨然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日照头顶,半日的官岩山之行,令每个人都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心情舒畅。山顶拍照后,在一片欢声笑语的满足感中胜利结束。
官岩山的美,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那峭仞的身姿,遒劲的气势,如同一头翘首的雄狮,威震世间。那松涛、那绿蔓、那阁楼,那古寺、那清泉,无一不让人陶醉。正如我那首《念奴娇·登官岩山》所写:
“官岩峭仞,见身姿遒劲,势凌苍昊。仰首危岩倾凛处,怒目震惊人道。层叠如纤,岩基洞俯,绿蔓藏楼小。径幽行缓,兴浓身倦皆扫。
近看竹影深深,攀登者隐,踪迹难寻找。举首山腰光石闪,健者折回扶老。俯瞰周遭,廓城浩渺,心醉游情好。此般佳境,世间能有多少?”
官岩山,这颗镶嵌在浦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丽与神秘。
(摄影师王秀康,王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