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路1号,东洲花园“秋萍苑·夏莲苑”西大门边的室外停车场上,一辆白色“尼桑”轿车,停放已有四五年,车上的几只轮胎瘪了,车底下累积着垃圾树叶。这是今天发现的第一辆废弃“僵尸车”。





商博路靠近下朱别墅区的一个垃圾投放点边上的停车位上,停放着一辆破旧的厢式货车,锈迹斑斑。轮胎下方垫着砖块,车旁立着扫把等器具。在南下朱的另外几处垃圾投放点,也有类似废弃车占位停放的情况。




在南下朱C区16幢4单元门前道路上,停放着一辆单排小货车,车前车后堆满了各种杂物。这辆车的东面,还停着一辆蓝色中型货车,也是很久未动弹的僵尸车。







青口东区青口路边的一家鲜花店旁,停放着一辆废弃厢式货车,疑似长期占位当作储物使用。




青口北区也有一辆类似的无牌废弃僵尸车,长期占位停放。



2014年前后,我市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清理废弃僵尸车行动,效果较为明显。十来年过去了,停车乱象又有些回潮迹象。
据“爱义乌”消息:即日起至6月3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金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联合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废弃汽车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对相关行为进行严查。
本次行动将采取“宣传+引导+执法”三步走策略,以公共道路、公共绿地、公园广场、市政桥梁下、闲置空地、居民小区、政府投资公共停车场、公路范围等公共区域为重点,对区域内长期停放的废弃汽车开展排查与整治。
相关资料显示:“僵尸车”是指长期停放在公共场所(如道路、小区、停车场等)无人使用、维护且未按规定报废的废弃车辆。这类车辆通常因积灰、生锈、轮胎干瘪甚至零件缺失而形似“僵尸”,不仅占用公共资源,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
“僵尸车”治理需结合法律约束、政策激励和公众参与。车主应增强责任意识,政府部门需完善报废流程和监管体系,而社区与市民的积极监督也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只有多方协作,才能让“僵尸车”真正“复活”为可利用资源,而非城市治理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