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论坛元老
 
- 积分
- 70446
- 金钱
- 25494
- 威望
- 106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4-12-7
|
发表于 2025-4-13 2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本帖最后由 chy16 于 2025-4-13 06:09 编辑
明初义乌的人口就有15万,明末怎么会只有7万?不过是地方官借着戚继光募兵,把徭役都瞒报了,赚个好名声而已。
明朝人口本来就是本糊涂账,地方上来说,维持既定的税赋就完事了,多报人口只会给自己惹麻烦,但是各种地方或私人记载来说,人口暴增的记录非常多。
比如夏津县,从洪武到万历200年户数增加了5倍,人口增加了9倍,
上级的东昌府200年户数增加了12倍,人口增加了6倍,
上上级的山东布政司,200年户数翻倍,人口数没变。
到了全国就更离谱了,洪武二十六年,天下1065万2870户、6054万5812口,万历六年则是1062万1436户、6069万2856口,二百年户数和人口都没变。
还有很多,比如徐渭的记录, “会稽县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不丁不籍者奚啻三倍之”
祁彪佳(苏松巡抚,山阴人)的记录, “即以山阴一县计之,田止六十二万余亩,民庶之稠何止一百二十四万。” 而在籍的人口不过是11.5万。
拉达《出使福建记》(外国人的记载):有的纳税户是按六、八或更少的人数纳税,尽管他们户内人口更多;他们好些人都这样告诉我们的。例如有个叫夏苏(Jca一sin)的人对我们说,他户内有七十人,但他只纳七人的税。另一个人对我们说,他户内约六十人,他只交四人的税。因此登记的纳税人口远远少于应纳税的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