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浦江》——春天藏在他们的背影里
文/金
义乌和浦江是地域相连,人文相亲的近邻,两地主城区相距不过20公里,往来便利。3月20日这天,经过文友洪其璜夫妇的精心筹备,诚挚邀请了我们众多文友去浦江县官岩山采风,我只知道洪夫人是浦江人,到浦江采风合情合理,欣然前往,就这样,我们以“文化走亲”的方式走近了他们。
采风的前一天,洪老师和大家约好了早上9点在官岩山半山腰的官岩教寺庙前下面停车场会合。这天,天气格外晴朗,苍穹如同被湛蓝的颜料反复浸染的宣纸,云朵慵散地舒展着懒腰,阳光在树木间欢快地流转,空气里弥漫开着香甜的味道;晨光夹带着三月的暖风,将黛色山峦染作青绿,像是被谁掀开了一轴宋元古画。
当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内赶到了官岩山寺庙,众多文友也已到达了。看到我们上来,洪老师忙迎上来打招呼,只见洪老师身着浅蓝色衬衣,外套一件黑色羽绒服,黑色裤子,鬓发微霜,却腰背挺直,精神矍铄,他手里拎着一个袋子。洪夫人站在洪老师身后,正和其他文友在寒暄,洪夫人端庄高雅,美丽动人,经过岁月的沉淀,韵味更浓,眉眼如画,笑容温柔,真应了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回转身恰巧和洪老师站到了一块,我惊讶地发现洪老师夫妇的穿衣颜色颇为相似。“情侣装”啊,我不觉喊出了声,继而喜上眉梢,觉得洪老师夫妇挺浪漫的。我们也快步上前和众人打了招呼。
人都到齐了,洪老师招呼着,把袋子里带的各色新鲜水果发给大家,让路上补充水分。沿着寺庙的外墙走向上山的路,先是有一小段的台阶路,而后是蜿蜒的山路。洪老师在前引路,边走边介绍着远近景致,不时驻足,怕有人落伍,频频回首照应,我为了搞直播,落在大家身后。山路皆是由赤黑色的石头铺就,一步一步踩着石头上去,坑坑洼洼并不好走,大伙穿过了丛林来到了一处较为宽阔之地。往前已经没有路可以走到山顶,只能从这里攀登上去。通往山顶并没路,只有光秃秃的岩石,它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排列不一、横七竖八的石头,山势突兀,陡峭险峻,极难行走。我趁机站在那里直播了一会,远眺一丘丘灌满水的良田,高速公路、国道和阡陌葡萄棚纵横交错,听洪老师说,山脚下的那片葡萄基地被挪作其他用途,真可惜,“巨峰”葡萄是浦江有名的品种,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我回过头准备攀登,忽然我的直播镜头捕捉到了洪老师小心翼翼拉着洪夫人爬山的情景,还不时叮嘱着小心脚下,立马我的脑海跳出来两个字“搀扶”,这是今年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意在表现夫妻间相濡以沫地陪伴,刻画了平凡中的永恒,霎时,洪老师夫妇的背影让我好感动,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关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尤其难得。我把他们的背影在镜头前放大,特地向直播间的朋友们讲述了这份举案齐眉的真情。
山路确实难走,洪老师总是在前面先探好路,站稳了再拉夫人上去,跌跌撞撞顺利爬到了山顶,我一路记录着他们的背影,是如此的和谐,如此的高大,如此的温馨。
众文友谁也不甘示弱,手脚并用,勇攀高峰,幸好山并不太高,登上山顶的那一刻,众人长吁一口气,顿时轻松了许多。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红光满面,熠熠发光,年轻了不止十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起了玩笑,指指点点,这里像狮子,那里像大象,这边可以搭一座桥,那边可以建索道,七嘴八舌,脑洞大开,阵阵笑声传遍了整个山头。
洪老师夫妇细致周到,多带了水果分发给大家吃,他俩不时叮嘱大家要注意安全,别站到悬崖边上,就像在护着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心里温暖而感动。洪老师夫妇郎才女貌,极其般配,我也不失时机地拍下了他们的合照。
从官岩山向下眺望远方,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浦阳江宛若一条飘逸的玉带,晶莹剔透的江水穿插在原野和村庄,滋养着这一方的老百姓。
下山时,洪老师扶着夫人,一步一步走得极稳,两人的影子投在山路上,渐渐地融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我不由得感叹到:“今日游山,倒像是读了一卷好文章,而洪老师夫妇便是这文章里最美的句子,”洪老师夫妇不曾言“爱”,可这一日的举手投足,皆是爱的表达。
后来得知,洪老师就是浦江人,因为做生意居住在义乌,我一直以为他是义乌人。其实不必说义乌人浦江人,追本溯源,本来就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
洪老师夫妇的爱情是令人羡慕的,真正的爱情是相互滋养,相互成全,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他们一生相敬如宾,携手打拼事业,有诗为证:
七律·咏吾老妻
文/洪其璜
一生刀尺常随伴,镂月裁云技艺强。
巧手制衣皆有序,时装设计尽成章。
针穿绮锦缝芳梦,线引春光入画堂。
白发催年人渐老,匠心依旧映斜阳。
——值此“三八妇女节”,谨将此诗写给吾老妻
2025.3.8日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正因为洪老师夫妇亲密无间,家庭和谐,不仅事业顺风顺水,子女也在潜移默化中很有出息,儿子是高级工程师,儿媳是某金融交易所的经理,全家生活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