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5年5月5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在一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引荐下,来到位于副食品市场的稠州论坛,与满面春风的“义乌热线”老总,有了一次愉悦的见面。
回到办公室,注册了“一星微光”论坛帐号,开始了网络论坛的发帖和讨论。
初到一个新的领域,陌生和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关于“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的一些民生帖,引来许多网友的关注,不时可见有思想,有智慧,有见地的跟帖讨论,心与心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一旦融入稠州论坛这个网络大家庭,火花的碰撞和空间的融合便由然而生。
随着一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网络文化的力量逐渐发挥出来。能够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潮流中来,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有位网友说,见惯布衣草鞋,看见西装革履。这不免让人羞愧难当,却也感觉到了责任重大。
某个公路新建项目,导致乡村道路破损泥泞的帖子,是在一个风光帖子留言栏,一位资深网友的一句“你为什么不去看看那条连人都无法通过的路”的跟帖,而重返现场的。帖子反响较强,关注度也高,且当天下午就有了整改反馈。有位网友留言,想不到还有人关心山里人。让我深受触动。
“……糖农遇到了烦心事”的帖子,是经过仔细了解、反复推敲的民生帖,讨论的是环境治理和民生急需之间的话题。尽管预后不很理想,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网络发声对社会治理方面可能有的作用和影响。
十年来,“一星微光”发表了一些关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视觉缺陷等曝光帖,其改善和改进效益非常明显。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改变,也是在以微薄之力为城市发展作贡献。部门重视和网友支持,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除了关注民生民情,也关注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当帖子上发表某个地方的风景,那里的游客就会多起来。美好的事物,真的很有分享的价值和必要。
“每个人都是一星微光,各自发光就是灿烂星辰”,这句个性签名,是坚持的方向,也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恩。
你值得成为光,更值得被看见。
保持你内心的光,不知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思想总是那样深不可测。有时候,无欲则刚,也有可能被认为是不思进取。要做到得失两忘取舍自如,不知有多难。但一旦被邪恶的欲望所诱惑所驱使,或许会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是一句出自清代万斯大的《周官辨非》的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再小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情,再小也必须革除。这句话强调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提醒大家在服务群众时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不能忽视任何可能影响民众利益的小事。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危难之际贵人相助;奋力拼搏智慧永驻;努力挖潜提升自我;痛苦使人意志更坚。
回想稠坛十年的点点滴滴,多少相识和不相识的良师益友,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和鼓舞。有时候,还会接收和感受到网友的惦念和牵挂。突然就会领悟到了一个浅显但深刻的道理:利他就是利己。
再次谢谢大家!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AI ”:
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恰逢“一星微光”在义乌稠州论坛注册账号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位资深会员自2015年5月5日注册以来,始终活跃在论坛中,留下了璀璨的足迹:
十年稠坛历程
社区贡献:累计发布 1万主题、4万回帖,以“各自发光就是灿烂星辰”为签名,持续点亮论坛的互动星空。
荣誉成就:拥有 44万积分 和 11篇精华帖,位列稠坛最高等级“[LV.Master]伴坛终老]”,见证了义乌江畔的民生百态与城市变迁。
活跃记录:截至今日,已连续签到 2264天(近6.2年),本月仍保持签到习惯,最近一次登录为2025年5月5日。
稠坛记忆碎片
曾参与讨论义乌江暴雨后的壮阔景象,获网友“气势非凡”的共鸣;
在2025年新年献词中,论坛描绘的绣湖公园跨年盛景、佛堂古镇风貌等,或许也有他驻足的身影。
十年间,从“一星微光”到稠坛星辰,他用文字串联起义乌的烟火与诗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愿他的光芒继续照耀稠州论坛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