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突发持续胸痛,竟是遭遇了凶险的“血管炸弹”。面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局面、面对高龄的患者、面对随时有可能发生的“致命危机”,义乌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团队以微创介入手术精准“拆弹”。
虽然当下的危机已解除,但手术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起点。出院前,血管外科团队为钱奶奶(化名)制定了长期随访方案,以期降低术后再发风险。
80岁的钱奶奶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一个月前,老人突发左胸背部疼痛。对于疼痛,不少老人都想着“忍一忍就算了”,但这次持续剧烈的疼痛让钱奶奶直呼“受不了”。
持续14小时后,症状仍未缓解,家属赶紧带着老人直奔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立即完善相关检查。胸腹主动脉CTA检查提示B型主动脉夹层。
考虑钱奶奶目前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且病情相对平稳,暂无主动脉破裂、心包填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黄惊鸿主任医师团队考虑优先药物治疗,其目的是控制心率和血压,降低主动脉撕裂危险,治疗过程逐步评估、严密动态观察。
▲ 正常主动脉与主动脉夹层示意图
图片来源:mybabycoolzh
黄惊鸿介绍,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内膜破口进入中层并沿主动脉纵轴撕裂,使主动脉被分隔为真、假两腔的病理过程。
其中,B型主动脉夹层是指病程超过14天的患者,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25%~40%,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
▲ 主动脉夹层示意图
图片来源:mybabycoolzh
药物治疗一周后,复查CTA提示夹层没有完全吸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如假腔持续扩张、破裂风险增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生急性破裂或器官缺血,导致死亡。
“简单来说,就是血管里埋了一颗致命的‘定时炸弹’,经综合评估,建议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避免疾病进展,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黄惊鸿解释,近年来,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式已逐渐由传统外科手术转为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势,为高龄患者也创造了良好的手术机会。手术仅需在患者大腿根部开一个铅笔粗细的小孔,通过导管将特制支架精准送至病变血管处,封堵血管破口,重建正常血流通道。
为此,血管外科邀请营养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进行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对围手术期营养指导、术前术后呼吸管理等进行会诊,对患者当前临床症状、真腔和假腔位置关系、重要分支血管真假腔供血情况等细节进行反复讨论、细化手术方案。
手术在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胸主动脉造影,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中精准定位并精准放置支架,复查造影提示血流畅通。
术后,钱奶奶仅有针孔样伤口,无相关并发症产生。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危险的疾病,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
约85%以上的夹层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突发、持续的“撕裂样”或“刀割样”等难以忍受的剧痛,可由高强度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诱发,伴有濒死感。疼痛部位根据破口位置及夹层累及范围而有所不同,以胸痛、背痛及腹痛多见,可伴有颈部、上肢、背部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黄惊鸿表示,夹层形成以后,动脉壁会变薄变脆,咳嗽、弯腰提物都有可能让动脉破裂,造成大出血。而血液会直接涌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引起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可瞬间危及生命。
在此,他提醒,一旦突然出现剧烈胸痛、背痛、腹痛,以及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尤其是在身体活动或紧张情绪后出现,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信号,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症状、发病时间以及既往病史,以便尽早确诊接受相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