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义乌,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其“世界超市”的名头,谈起高科技、先进制造业等字眼,觉得并不突出,或停留在“传统密集型为主”的印象中。事实上,义乌已然是一座商贸业和制造业兼具明显优势的城市。
义乌发布特约摄影师 骆翔/摄
古有天工开物
今看“浙江制造天工鼎”
“天工鼎”是全省制造业最高殊荣
历来是制造业杰出者得之
如今,义乌已经实现
连续三年成功“夺鼎”
且首次夺得金鼎
这座鼎,堪为义乌工业经济发展与创新的最佳见证。近年来,义乌持续深化“贸工联动”,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目标,在工业领域厚积薄发。
资料图
产业结构更优
“‘天工鼎’是对全省各地制造业整体实力的全方位检阅,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工作评价四个考核维度。”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地夺鼎竞赛等同于“华山论剑”,竞争十分激烈。其背后,正是义乌工业“脱胎换骨”的足迹。
先来看一份成绩单:从2020年到2024年,义乌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由668亿元快速增长到1378亿元,增幅高达106%,实现了翻番,年均增长近20%;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65亿元增长到298亿元,增幅达到81%,年均增长16%。2024年,义乌工业经济综合排名位居全省45个工业大县第19名,金华第1名。2025年,义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还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级经信部门。
资料图
近年来,义乌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增量选优、存量提质”发展方针,同时立足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形成了义乌特色的“4+X” 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推动义乌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新兴产业领域,义乌重点引进培育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信息光电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两个“万亩千亿”平台。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领域,与小商品市场密切关联的纺织服装、日用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创建了1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同时,义乌还通过持之以恒调结构、腾笼换鸟促发展、数字赋能提质效、技术改造强动能等工作“多线并进”,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增动能。据统计,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位居全省45个工业大县第三,规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7.9%;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目标。
项目后劲更足
“天工鼎”的考核维度精准全面,其中项目是核心要素。一个好的项目,足以集聚一批配套企业、形成一条产业链、激活一个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
领克汽车义乌工厂的总装车间内,自动牵引车正沿地面预设轨道有序穿行,现代化流水线上,发动机、轮胎、座椅等部件精准装配,一辆辆崭新的整车迅速成型,在先进信息管理模式下,每一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车。与领克汽车仅一路之隔的义乌吉利动力总成基地车间内,高耸的机械臂与精密的生产线正在高效作业,AGV小车穿梭其间,人与机器默契配合,不到50秒就有一台发动机下线。
资料图
在义乌,吉利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链主”,不仅投资了6个项目,更催生了一条拥有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混动变速器、混动发动机等关键环节的产业,有望在近年内成为第二个“万亩千亿”平台。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夯实产业基础的关键抓手。义乌始终锚定高能级战略平台,以“链主”企业为支点,聚焦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招引上下游及配套项目,并通过增资扩产、产业链吸附,让项目从一个变成一群,产业由一环扩到一链。
如今,类似吉利的牵引性大项目不断聚集、生根。信息光电产业方面,爱旭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东方日升、正泰太阳能等一批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相继在义乌落地投产,同时立足“芯片、封装、显示屏”集聚了华灿光电、瑞丰光电、清越光电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产业方面,布局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及EDA软件工具、材料、设备等3大延伸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方面,招引培育安诺优达、中科新生命等产业化项目落地,医疗健康规上企业达29家。
创新能力更强
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这也是义乌工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浙中地区最大的半导体微纳加工与分析检测实验室,是在义乌建立的;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在义乌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将有效促进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义乌还首次获得省“科技创新鼎”,实现金华地区“零”的突破……
产业能级要跨越,必须做出改变。多年前,义乌便坚定了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全面贯彻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实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平台建设、两链融合、集聚资源等,接续建设浙中科创高地。
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义乌打出一系列优化创新生态“组合拳”,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便是核心“秘诀”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高质量建设义乌科技城和光电创新城,积极构建以“链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为主的多层次、宽领域科研平台“矩阵”。当前,义乌已经建设了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等高等院校,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义乌雷达技术联合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基础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厚植沃土,方有巨树参天。圣石激光研发的“汽车镀膜玻璃除膜产线”在国内首台(套)优秀名额中占据一席,实现义乌国家级首台(套)装备“零”的突破;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申报的“义乌DHT二期工厂5G全连接项目”,成为义乌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在各类创新要素的聚集下,传统产业领域,“老朋友”有了新面孔,出现越来越多新产品、新生产方式,影响着行业格局;新兴产业领域,“新引擎”持续发力,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
资料图
踏出铿锵足音
来源:义乌发布
作者:龚盈盈
来源: 义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