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话题词“左氧佛沙星 跟腱断裂”登上热搜第一,吓坏了很多网友。
有网友分享自己用药后出现足跟剧痛、行走困难,甚至确诊跟腱断裂的经历。
也有网友质疑“药物副作用是否被夸大”。
对此,快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顾增辉主任医师以及浙江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程敏毓,根据循证证据和临床案例,探究服用左氧氟沙星和跟腱断裂是否有相关性。
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
确实可能对人体细胞产生“误伤”
浙江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程敏毓主任药师表示,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依赖抑制细菌DNA复制,但这一机制也可能对人体细胞产生“误伤”。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数据及国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导致肌腱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14%-0.4%,但跟腱断裂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27%。
程敏毓还提到,今年3月,澳大利亚治疗产品管理局(TGA)网站发布信息,加强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严重副作用的警示,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导致的一过性震颤、躁动、头晕、意识模糊,以及罕见的幻觉或癫痫发作、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精神反应。
骨科医生从业20多年
遇到1例跟腱断裂患者
“造成跟腱断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在药物的说明书上有明确提到,但个体差异性非常大,跟用药的时间、剂量也息息相关。”浙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顾增辉主任医师提到,从业20多年,他遇到过1例患者因为明确服用左氧氟沙星造成了跟腱断裂。
“这是一位72岁的男性患者,有糖尿病史,当时因为尿路感染诊所给他开了左氧氟沙星控制病症。服药一周后,他的尿路感染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但他却感到右脚脚后跟出现非常剧烈的疼痛,于是来到我的门诊。”顾增辉回忆道,“这位老年患者平时有走路的习惯,每天至少要走一万步,后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的右脚确实出现了跟腱断裂。”
由于老年人的跟腱回缩不大,所以考虑选择保守治疗,通过石膏固定加上行走靴的辅助,两个多月后,患者的跟腱自行生长好了,能够正常行走。“一般跟腱断裂的愈合期在4-6周,功能康复期为2-4周,因此跟腱断裂基本需要两个半月才能恢复好。”顾增辉说。
左氧氟沙星如何“攻击”肌腱?
大家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左氧氟沙星服用后会造成跟腱断裂的副作用?
顾增辉主任说,这与跟腱的结构密切相关,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肌腱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左氧氟沙星可能抑制胶原合成关键酶活性,导致肌腱强度下降。药物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成纤维细胞是肌腱修复的关键细胞,其功能受阻会延缓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与此同时,左氧氟沙星可诱导肌腱细胞产生过量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凋亡和组织坏死。
还有一大原因是左氧氟沙星会影响跟腱周围的血液,导致供血变少,从而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更加重了跟腱在遭受外力时容易断裂的可能性。
“肌腱断裂通常发生在用药后数天至数周,但也有患者停药数月后发病。”顾增辉解释,“这可能与药物在肌腱组织中的长期蓄积有关。”
一般用药时长不会超过2周
用药1周出现不适及时停药
顾增辉主任表示,一般在开左氧氟沙星时,医生都会对患者进行提醒,比如询问是否有基础病史或是否存在跟腱损伤病史,无需特别担心。在用药期间,不太建议进行高强度跑步、跳跃等运动,一旦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一般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时长不会超过2周,在使用1周随访时,我们也都会问患者脚后跟是否有酸痛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我们会及时停药、更换其他抗生素。”
以下六类人群需高度警惕
顾增辉主任特别提醒,以下人群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特别谨慎:
1.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因肌腱自然退化、血供减少,对药物损伤更敏感。数据显示,老年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后肌腱断裂风险是年轻人的3倍。
2.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率下降,易在体内蓄积,增加毒性。
3.糖尿病患者:由于血供、代谢相对常人要差,也不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
4.有类风湿关节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的患者风险提升7倍,可能与激素抑制肌腱修复机制有关。
5.既往肌腱损伤者以及高强度运动人群:有跟腱炎、韧带撕裂史的患者,肌腱组织已存在微损伤,药物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6.儿童:14岁以下人群不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