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年前腹部“湿疹”不痛不痒,如今一查竟是癌!中心医院专家妙手切除又“美肤”
“以为就是普通皮肤问题,涂点药膏就能好,哪知道……”刘阿姨(化名)回忆,八年前,这块肿物首次出现在她腹部皮肤时只有硬币大小,不痛不痒,她便没放在心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肿物像有生命般不断扩张,瘙痒感也日益明显,表面还开始脱屑结痂,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着刘阿姨前往医院。
来到义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时,刘阿姨腹部的皮肤肿物已长到鸭蛋大小。皮肤科主任徐永平通过皮肤镜检查,发现肿物直径约5厘米,呈现特征性的“肾小球血管”和“鳞状红斑”模式,考虑是皮肤肿瘤,并经病理切片证实是鲍温病。
“鲍温病属于原位的麟癌,是皮肤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它进展相对缓慢,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侵袭性鳞癌,那时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徐永平解释道。
由于病灶面积较大、位置特殊,徐永平邀请烧伤整形科主任虞宏纲共同会诊,为刘阿姨制定了一套既能彻底清除癌变组织,又能最大限度保障腹部美观的手术方案。
术中,虞宏纲团队首先在距离肿瘤边缘0.5厘米处做标记,这是确保癌变组织被彻底清除的安全边界。切除过程中,手术团队密切注意腹部皮肤张力方向,这是确保术后瘢痕最小的关键。当直径达6厘米的癌变组织被完整移除后,一个不小的皮肤缺损区显露出来。
同一时间,病理科团队辅助进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 (一种用于皮肤癌的精细手术技术,医生在术中逐层切除肿瘤组织,每切除一层立即在显微镜下检查边缘是否有癌细胞,直到所有边缘都显示无癌细胞为止,最大优点是清除率高、复发率最低、保留正常组织最多),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判断标本边缘是否存在癌细胞。只有当切缘阴性的报告传来,意味着肿瘤已被完整、彻底地包裹在切除范围内,手术团队才能放心进行进一步修复。
得到切缘阴性的信号后,手术团队无缝衔接继续进行缝合修复,先从刘阿姨的左上臂取下适量全厚皮片,移植到缺损区,再巧妙利用周围健康组织的局部皮瓣进行覆盖修复,每一针缝合都精细到毫米级,确保皮片与周围组织完美贴合,边缘整齐光滑,取皮处也进行了缝合,手术顺利完成。
“等拆线后,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会自然融合,注意做好伤口的护理,疤痕就像细线一样,不会很明显。”术后一周换药,刘阿姨问出了最关心的疤痕问题,在得到医生的肯定回答后,她和家人也都放下了心。
今年5月,92岁的张爷爷因耳后8年“老年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基底细胞癌,考虑到患者高龄且病灶靠近重要血管神经,虞宏纲团队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技术,从老人左上臂内侧取皮,成功修复耳后缺损。
去年,101岁的何爷爷因右额颞部鸡蛋大小肿物,溃烂、渗液、散发恶臭来院就诊,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同样通过手术切除病灶,修复面容。
对于此类颜面部皮肤癌,由于耳后、眼睑、鼻翼等部位活动度大,单纯缝合可能导致器官变形,需要选择皮肤质地、颜色相近的隐蔽部位作为供皮区,移植时特别注意皮片的张力控制和边缘对合,确保最佳愈合效果。
虞宏纲表示,皮肤科联合烧伤整形科MTD的皮肤癌手术不仅是治病,更是功能与美学的重建,尤其是一些皮肤暴露部位,在彻底切除病灶的前提下,同时要精细操作以最小化创伤,并精心设计修复方案,确保功能恢复与外观美观。
医生提醒,当皮肤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或结痂、新发色素斑或原有痣发生变化、表面有鳞屑的不规则红斑等情况,尤其是常规治疗无效时,一定要警惕皮肤癌的可能。有许多皮肤癌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早期忽视皮肤的变化,认为是普通的老年斑或湿疹,一拖再拖。
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预后,重拾健康肌肤。目前,中心医院皮肤科借助皮肤镜、皮肤超声及皮肤病理等技术,在皮肤癌诊疗方面处于先进水平。
从“切干净”到“缝漂亮”,中心医院皮肤癌治疗已进入兼顾“健康与美观”的全周期管理新阶段,皮肤科、烧伤整形科、病理科多学科环环相扣、多重质控,建立起从精准诊断、肿瘤根治到功能与美学修复的一体化诊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