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孙女去故宫玩了,听了导游的解说,对古建筑产生了兴趣。自己小时候住的本立堂就是一个古建筑。
听老人说也叫“七进”。“七进”指的是七进院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较为大型且规格较高的院落布局形式。“进”表示前后串联的关系,纵向有多少个院子就叫多少进院落。
本立堂从台门进入依次有前厅、前堂屋、正厅、正屋、后堂屋、后屋共六进半,规模庞大。小时候听父亲说“七进”是违规的,祖宗只能建“六进半”。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院落形式。在清朝,民居建筑有严格规定,皇帝才可以住九进,一品大员可以住七进。一些官宦人家为了既符合规制,又能体现一定的气派和追求,会在第六进做一个隔巷,算起来只有六进半,不算违规。如果家族中有人日后官职晋升,比如入阁拜相,就可以把隔巷拆开,成为真正的七进院落。
我没有听说祖辈当过大官,但正厅上悬挂乾隆皇帝书写的“贡元”篇,义乌县学据说是祖宗出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