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2873|回复: 0

抗战80周年 义乌有一群人用坚守为历史讨公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7

主题

1469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966
金钱
16754
威望
814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16-5-10
发表于 2025-8-1 08:3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八十载光阴荏苒,卢沟桥的枪声早已远去,南京城的硝烟已然散尽,但那些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伤痛,从未真正褪色。随着《南京照相馆》、《731》、《东极岛》三部抗日题材电影的陆续热映,更加掀起国内民众的一波爱国激情。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真相永远站立,让正义永不缺席。在浙江义乌这片以 “义” 为名的土地上,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感动中国人物王选为代表,用数十年的执着与坚守,为细菌战受害者讨还公道,让那段被刻意掩盖的历史不至于沉没。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微信图片_202507291552461_调整大小.jpg

魏巍先生笔下 “最可爱的人”,曾是战火中挺身而出的英雄。如今,在和平年代的平凡日子里,依然有这样一群人,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 “可爱” 的分量。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也不是万众瞩目的领袖,却在一条艰难的维权路上,走出了民族精神的闪光轨迹。

义乌曾是江南富庶之地,百姓安居乐业,宛如世外桃源。然而,抗战期间,这片宁静的土地遭遇了电影《731》中一样的黑暗残忍—— 日军细菌战。带着鼠疫、霍乱菌的污染物被投放到村庄,瘟疫如魔鬼般蔓延,上百万人在痛苦中死去,无数家园化为废墟。这段反人类的罪行,却被日本政府与美国联手掩盖,受害者的哀嚎被压制,冤屈如同沉在深海的礁石,不见天日。

微信图片_20250729155249_调整大小.jpg

历史不该被遗忘,正义不能被掩埋。当世人以为这段历史将永远尘封时,一群义乌人站了出来。他们中,有学者,有律师,有普通百姓,还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自发走上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之路,一走就是一二十年。

微信图片_20250729155238_调整大小.jpg

王选这个名字,早已与细菌战受害者维权紧紧相连。这位义乌崇山人,曾在日本过着安稳日子,却在看到同胞的苦难后,毅然转身踏上维权征程。“看见了,我就不能背过身去”,这句朴素的话,成了她二十年不变的信念。作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她带领 180 名原告一次次站上东京法庭,在异国他乡为同胞伸张正义。为了这场官司,她丢掉了工作,耗尽了积蓄,靠家人接济度日。如今已年过六旬的她,依然穿梭于中日两国之间,脸上的皱纹里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眼里却始终燃烧着坚定的火焰。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曾感叹:“如果中国有两个像王选这样的女人,足以使日本沉没。” 而在义乌人心中,她是为历史站岗的哨兵,是民族尊严的守护者。

已故退休干部王培根,是这场维权路上的 “老黄牛”。退休前,他是一名基层干部,母亲的叮嘱 “当干部要对老百姓好”,成了他一生的信条。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细菌战对日诉讼,耄耋年龄四次远赴日本作证、抗议。在日本的演讲台上,只要说起被日军杀害的亲人、被烧毁的村庄,这位老人就会泣不成声,愤怒时甚至拍案而起。他的家至今还是一套老旧的房子,生活清贫节俭,去日本时舍不得买一碗 5 元钱的稀饭,总是自带方便面。“要是当年多买几套房子,卖掉一套就能给打官司的同胞添点经费了”,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位老人对同胞的深情,对正义的执着。面对镜头,他坚定地说:“所有的战争恶魔,都不能存活在这个地球上!” 只要活着一天,他就要为死难者讨一天公道。

已故何必会是普通的农民,却做着不普通的事。在义乌,随便摆个摊位就能过上滋润日子,他却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被细菌战受害者的遭遇感召后,他投身对日诉讼,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多次赴日作证,成了受害者的 “新闻发言人”,接受过无数国内外记者的采访。有人问他:“这官司能打赢吗?” 一向温和的他会严肃反驳:“你不懂,这不是输赢的事,是要让历史被看见。” 他曾将多年积累的细菌战资料全部复印给研究者,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著名律师楼献的加入,让这场维权多了份法律的力量。作为杭州律师界的标杆,他办过我国首例 “民告官” 案等诸多影响深远的案件,是 “省直十佳律师”“优秀仲裁员”,本可安享荣誉与成就,却自愿成为侵华日军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首席法律顾问,十年间六次赴日,诉讼费用全由自己承担。在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他代表浙江省律师协会宣读声援书;在日本国会上,他代表中国律师发表演说,抗议不公判决;在东京高等法院的二审法庭上,他作为专家证人出庭,用法律事实揭露日军在衢州的细菌战罪行 —— 这是细菌战索赔诉讼中,中国律师唯一的出庭记录。“我是中国律师,要在日本法庭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今年 7 月,他再次以原告身份与王选同赴日本,状告日本政府、安倍晋三及靖国神社。

微信图片_20250729155247_调整大小.jpg同济大学教授丁晓强,是研究日本细菌战问题的权威专家。早在 1997 年,他就发表《关于日军细菌战的调查与研究》,为细菌战维权提供理论支持,此后一直指导、参与对日索赔活动。义乌工商学院前副院长何建农,为在高校建立细菌战研究机构,忍辱负重,失去了许多。“一人之痛和民族之重岂能相比?”2005 年,他带领 39 人自费赴日声援,用行动诠释着对民族的担当。

何建农,1999年,时任义乌工商学院筹建办副主任、学院副院长的他,为了支持细菌战受害者对日诉讼在高校建立调查研究机构而失去了许多、许多,忍辱负重至今。他说:“一人之痛和民族之重岂能相比”?2005年7月,他以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的身份和浙中新报一起召集39位声援团团员,自费赴日进行声援与抗议,其行其举,令人感佩。

还有义乌细菌战纪念馆的老人们 —— 王建政、王基旭、王希琦、王晋华、王基权、王国忠,以及已故的王锦悌。他们天天轮流值班,没有工资,没有保障,有时还从家里带东西来办公。“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和平,让后代不忘这段屈辱的历史。” 简单的话语,藏着最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些人,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经历,却因同一个信念走到一起。他们用数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他们不是英雄,却在做着英雄般的事;他们不是战士,却在和平年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义乌以 “义” 为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行动诠释着 “义” 的分量 —— 是对同胞的共情,是对正义的执着,是对民族的担当。八十年前,抗战的胜利靠的是万众一心的抗争;八十年后,对历史的铭记,靠的是这样一群人的坚守。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光。在这个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年份,我们更该记住这些名字,记住他们为历史正义所做的一切。愿这样的 “可爱者” 越来越多,愿历史的真相永远清晰,愿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

 

编辑:徐庆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5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