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人穷志短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闲来无事,我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早在1988年,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就了解了《平凡的世界》。该书以改革开放前后十年间社会变更为时代背景,以黄土高原双水村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生活抗争为主轴,生动描写了当时普通百姓求生、求变的艰难历程,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生态中官场争斗和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小说中描述的西北黄土高原农村生活以及折射的时代背景,我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小说主人公的生活体验我感同身受,因为许多场景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小说一直写到1984年过后的春天,而我于1984年考上了大学。虽然离那个时代已40余年,但那个年代农村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印记还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在人民公社期间,广大农村大多数老百姓长期吃不饱饭,能吃上白米饭的大多是“公家人”,所以小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争取当个“公家人”。70年代有两件事我至今不忘,一件事是听长辈说的,我们村有一位先人与人打赌比饭量,一个人不用菜一口气吃了三斤大米的饭,连锅巴都一粒不剩,这在现在是不可思议的,也是那个时代人们长期食不果腹、清汤寡水的有力佐证。另一件是我亲身经历的,记得我少年时期家里每天都要吃地瓜丝稀饭。说是稀饭,其实里面找不出几粒米,闻起来味很重,吃得我现在闻到地瓜还反胃。实际上在当时能有地瓜吃已是不错了,有些家庭在青黄不接时期真的断了粮。
小说也有相当的篇幅描写当时的政治生态。政治不仅仅是政治家的事,其实政治离老百姓也很近,甚至关乎普通百姓的饭碗。同样的人,同样的地,不同的政策,农业产出天然之别,一项政策改革好象一夜之间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农村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小说这样描写农村实施联产承包制时的情境:率先分包到户的田家圪崂的人像发疯似的,起早贪黑,不光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地畔地棱全部拿鐝头挖过,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了一般干净。我依稀记得,那时农忙期间全家男女老少天不亮就出工忙农活,各家的粮仓好象一夜之间就填满了粮食,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白米饭。
再读《平凡的世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农村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贫穷带给平凡的人远不止痛苦……。贫穷是人类社会深重苦难的主要根源,贫穷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短缺的生存危机,更有精神层面的煎熬和痛苦。面对贫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方式,有的穷则思变,激起强烈的求变欲望和奋斗力量;有的人穷志短,因贫穷而自我矮化和丧失斗志;有的两者兼而有之,面对物质、精神等不同层面表现出矛盾的两面性。
孙玉厚的二个儿子孙少安、孙少平是“穷则思变”的典型代表。为了吃饱饭,孙少安在人民公社期间就甘冒政治风险给社员多分了自留地,结果被拉到公社批斗游街。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还在争论姓资还是姓社的情况下,孙少安抢得先机,用全家口粮抵押贷款买骡子进城务工,之后用进城务工赚的第一桶金及用全部身家抵押贷款建了砖厂。孙少平更是不安于农村生活,高中毕业后他谢绝哥哥请他一起合办砖厂的好意,怀揣50元、带着一个烂铺盖,只身到黄原城闯世界。
从小说中的黄土高原,我联想到了我的家乡义乌。义乌人更是“穷则思变”的典型群体。义乌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义乌人人穷志坚,义乌谚语“只有穷人,没有怂人”是义乌人“穷则思变”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因为穷,义乌人吃苦耐劳,从鸡毛换糖、针头线脑微利做起,肩挑货郎担用双脚闯荡世界;因为穷,义乌人敢为人先,冒着资本主义尾巴被收割的风险,“无中生有”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之都。
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穷则思变〞的艰难历程。贫穷的人要想改变命运非常艰难,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孙少安因为贫穷,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读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独自一人进城拉砖,住的是废弃的没有门窗的窑洞。砖厂扩建失败后,愁得他三更半夜跑到野地里仰天长叹,最后虽然成了村里的能人,但老婆秀莲累坏了身体。孙少平在黄原城当揽工汉,在箍窑工地上背建材,过的是牛马般的重体力活,还常常为完工后能否及时揽到工发愁。后来虽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被招工到煤矿吃了商品粮,但过得还是卖体力活的生活,每天争扎在随时被埋的生死边缘,最后还因矿难破了相。他不敢轻易休息,即使发烧也坚持下井挖煤,争取全勤工资,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生活的改善。
贫穷催人奋进,但更易使人“人穷志短”,它带给人们的远不止肉体上的痛苦,更多地是身心的煎熬、尊严的漠视、心灵的枷锁。小说生动地描写了贫穷家庭子女与身俱来的自卑心理,即使胸怀理想、勇于抗争的年轻人,面对贫困的窘况也会丧失自信心。小说描写了中学就餐的情景。学生们吃的菜分甲菜、乙菜、丙菜三等,甲菜的价格是三毛钱,主要为粉条、土豆、白菜等,里面还有一些肉片子;而乙菜的价格为一毛五,是纯素菜,没了肉片子;丙菜就差远了,清水白萝卜。主食也分白色的白面馍、黄色的玉米面馍、黑色的高粱面馍三种,被学生们形象地戏称为欧洲、亚洲、非洲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的主食。学生选择哪个等级的菜食直接反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孙少平、郝红梅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菜,主食也只能是二个黑色的高粱面馍。为了躲避同学们异样的目光,他们每次都是在同学们吃完散场后才去饭框里取走最后的二个黑馍。
贫穷不仅影响着年轻人创造生活的自信,也直接影响着追求幸福的底气。孙小安因为家境贫穷,不敢接受主动向他示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田润叶,因为田润叶家境相对富裕,又是在县城工作的教师,而自己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破窑洞里,弟弟、妹妹还寄住在别人家里,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差距使他不感接受他心里深深爱着的姑娘的爱情。弟弟孙少平是一个思想超前的青年,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有一个观点,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应该说他是一个敢于直面贫穷的年轻人,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充满了期待。他敢于与地委书记的女儿、大学生田晓霞谈恋爱,但小说也多次生动地描述,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对田晓霞与比自己条件优越的男同事正常交往非常敏感,因为他担心自己与田晓霞的社会地位差距太大,即使有纯真的爱情,最后也不可能走到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可能一辈子只能当个煤黒子,铜城煤矿才是他的生活世界。
《平凡的世界》书写了平凡人的生活抗争,讴歌了普通百姓的艰辛劳动。贫穷不是罪恶,只要心中有爱,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对人生意义没有本质区别。但愿每一个付出劳动的人都能有所收获,但愿每一个付出劳动的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荣耀。
张锦寿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