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翻了眼上月账单,突然就 emo 了。明明感觉没买啥大件,怎么就没剩多少了?这两年总被一种矛盾感包围:钱越来越难挣,可花起来却越来越快,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先说 “难挣” 这头。身边同事聊天,十个人里八个在说 “工作不好干”。以前加加班还能盼着绩效奖,现在 KPI 定得像珠穆朗玛峰,拼死拼活爬上去,发现奖金池还缩水了。想搞点副业补贴家用?线上兼职卷到飞起,线下兼职要么时间不匹配,要么报酬低到不如躺平。上次问开小餐馆的朋友生意怎么样,他叹着气说:“房租涨、食材涨,就客单价不敢涨,每月纯利润还没以前打工多。” 感觉大家都在努力奔跑,可钱包的增长速度,连 CPI 都追不上。
再看 “花得快” 这头,简直像开了倍速。早上买杯咖啡,三年前 15 块能搞定,现在随便一杯拿铁就要 25+;菜市场里,以前 100 块能拎回满满一兜菜,现在买两斤肉、几个番茄就差不多了。更要命的是 “隐形消费” 变多了:手机话费套餐不知不觉升了级,视频会员为了追新剧充了好几个平台,连出门骑个共享单车,月卡都从 15 块涨到 20 块了。
而且现在花钱太方便了。以前付现金时,掏钱的瞬间还会犹豫一下,现在手机一扫 “滴” 的一声,钱就没了,连心疼的缓冲时间都没有。刷短视频时,直播间里主播喊着 “限时秒杀”,手一滑就下单了;逛超市看到 “第二件半价”,明明家里还有存货,还是忍不住多拿一份。等收到快递拆开,才发现好多东西根本用不上。
最扎心的是 “必要开销” 越来越多。以前觉得 “吃饱穿暖” 就够了,现在孩子的兴趣班、父母的体检费、自己的社保医保,哪一样都不能省。上个月空调坏了,请人来修花了小一千,师傅说 “现在零件和人工费都涨了”;这月车险到期,保费比去年又高了一截,理由是 “出险率上升,整体费率调整”。好像生活里到处都是 “不得不花” 的钱,防不胜防。
前几天试着记账,才发现那些 “小钱” 加起来有多可怕:每天一杯奶茶 30 块,一个月就 900;每周出去聚一次餐,少说 200 块,一个月又是 800。这些钱单独看不多,可叠加起来,比房租还显眼。可真要省吧,又觉得 “人生已经够难了,连杯奶茶都要计较吗”,陷入 “想攒钱又忍不住花” 的怪圈。
有时候会想,是不是自己太不会理财了?可身边会理财的朋友也在愁:“基金绿得发光,存款利率降了又降,钱放在哪都不踏实。” 这两年好像大家都在经历一种 “努力挣钱却留不住钱” 的无力感。
到底是物价涨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消费欲望被推着走?是赚钱的渠道变窄了,还是生活的成本本就该这么高?看着银行卡余额,真的想问一句:这钱难挣又易花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