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吸管大王楼仲平 》
楼洪民
9月8日一早,我驾车来到了双童吸管行政大楼门前的停车场。
下车后,我特意在围墙外的步行道和围墙内的停车场长廊,走了一圈。想不到昔日光秃秃的黄岩石小山坡,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空气清新凉爽,环境整洁优美,适居而活力无穷的绝美风景之地。
难怪楼仲平先生亲自打造的风水佳境,使他的一根小小吸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名扬天下。
一,闯荡
楼仲平玩童年代,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义乌这个人多地少,土质瘦脊的地方,生活得十分艰苦,到了粮食短缺的春荒时节,只能靠野莱,番薯丝等就餐充饥。那时候,想吃顿白米饭都是件奢望的事。
俗活说:“在家是守困,出外是活路。”
楼仲平到了14岁那年,跟许多同龄人一样,在初中学堂里,安稳地听着老师的授课,学习文化知识。可到了寒假期,他却出于对改善艰苦生活条件的追求与愿望,跟随父亲到江西弋阳,德兴一带去鸡毛换糖。
由于营养不良,楼仲平个子显得又瘦又小。父亲为了适应他的身材,专门上山砍毛竹编织了一副小货郎担。从此,弱小的楼仲平挑着这副小货郎担,开始了鸡毛换糖之路。
生性好强的楼仲平,并不甘心跟在父亲身后做现成人。而是选择独身一人闯荡。他翻山越岭,磨破布鞋地上门去做鸡毛换糖生意。
皇天不负苦心人,临近过年前,竟然意想不到地赚到了三四十块钱。这在当时的农村环境中,可算得上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寒假一过,无论父母亲怎么劝他骂他,楼仲平却怎么也不肯再去学校读书了。没办法,父亲就叫他跟二哥一起去学打铁匠做学徒。
一年后,兄弟俩出师回家,就在家屋后面搭了个简易的茅草铺,开了家打铁店。主打锄头,菜刀和砍柴刀。
身材瘦小的楼仲平,跟着二哥打铁做下手,每天伦着个8斤重的铁榔头挥大锤,确实是个大累活。 但为了生活,再苦再累,也始终坚持着。
到了1980年冬天,楼仲平跟父亲商量,不想打铁了,自已想一个人出去闯荡。
楼仲平还是到江西赣东北一带去挑货郎担,可光收鸡毛换糖,感觉太单调枯燥,他脑路大开,兼收鹅毛,鸭毛,鸡内金,甲鱼壳,牙膏壳。除此之外,他又破例收了废铜废铝,破凉鞋,破蓑衣等日用品物资运回义乌,事后,分类转卖,收益大增。
二,磨难
1981年五月,楼仲平离开弋阳县漆工镇,转到生活条件比较宽裕的德兴县农村挑货郎担。 在上饶火车站下车到长途汽车站途中,到路边摊上买了4个挑子,准备带上车当午餐。摊主出秤说5斤,楼仲平一听,太坑人了。两人起了争执,结果被摊主一脚踢到肚子上,痛得他在地上打滚,满脸是汗。好在父亲在身边,忍辱负重,没再受到更大的伤害,但在若干年后当兵体检时,却被告知肝部曾受伤出血。
1981年年底,楼仲平到衢州城里换收了许多废旧物资,为了运回义乌,他租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装载货物。时值下雪天,为了省钱省事,他连夜坐在拖拉机货物顶上。谁知,快到金华时,因道路坑坑洼洼,左右摇晃,拖拉机在飞速疾行中,车上的麻袋突然倒塌,楼仲平从车顶上摔下,手臂和后脑勺被摔伤摔破。在饥寒伤痛的交迫下,还是忍着疼痛把散落在地的物资重新装放好后,才到金华医院进行简单的包扎。
三,曲折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义乌城乡大地。催生了更多义乌农村的年轻人,出外闯荡从事建筑,副业,手工业,小商品经营等赚钱门路。
1982年春节过后,楼仲平坐火车来到了景德镇,租了间房子,他拉着一辆板车,手摇拨浪鼓,上门收购各类废旧物品。
有一天,楼仲平路过景德镇菜市场门口,发现有好几对夫妻俩在街边垫着一块塑料布,放着许多小商品,男的在沿街叫卖,女的忙着销售收钱,生意还不错。
他停下脚步,细听口音,都是义乌人。 楼仲平若有醒悟,当即跟父亲商量,认为在城市里摆摊做生意,比收破烂的要好,起码人干净,挣钱轻松,还让人看得起。父亲觉得儿子言之有理,便支持改行。
第二天,父子俩回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 可现实并没有跟想象的那么美好,楼仲平在景德镇小商品一条街上,发现大家卖的小百货几乎都十分雷同,或相差无几,为了竞争,相互压价,利润较薄。这种蜂拥而起的状态,一度让人欢喜让人愁。
楼仲平见生意难做,就改换牙膏,雨披等生意,结果,没多久就库存积压,卖不动了。后来,又想了个有奖销售,结果连老本都亏了个精光。
后来,楼仲平南下石狮,进货电子表到景德镇去卖,来回挣了一百多元钱,思忖这个生意比摆地摊挣钱还容易许多。于是,第二趟又赶到石狮,进了加倍的电子表货物。可这回没那么幸运,在转车途中,上火车检查时,属违禁品,被乘警查没收缴了,落得了个身无分文的结局。
楼仲平只得跟着父亲老老实实地回到村里种地。
四,折腾
此时的义乌农村,养殖业,种殖业,作坊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尖兴起。回家后的楼仲平,并不甘心务农。他经过几夜转展难眠的思考,决定老老实实地去做划泡沫的鞋垫,他用小钢刀,就着白铁皮刀模,划一圈一只泡沫鞋垫。二个月下来积累了上百块钱。
有了钱,楼仲平又不安分了,大脑袋小细胞又活跃了,要把家里分到的三亩稻田挖成鱼苗塘。这下,却遭到父母亲的坚决反对。说他不要再瞎折腾了。但时值20岁年纪,身处叛逆期的楼仲平,与父母决裂,干起了养殖业。
楼仲平把稻田挖成鱼塘,又挖了一口甲鱼池,池塘上还盖起了茅草房养猪,四周地沿,还栽种上丝瓜,葡萄等经济作物,又向村里人租了15亩地,种植饲料麦冬草。
虽然,综合养殖规划利用得很科学,但在无经验无技术,又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情况下,一个人累得皮包骨瘦,却没得到好报,养了半年,鱼塘缺乏流动性活水,鱼苗太肥缺氧,发病基本死光,六头猪瘦得象野猪,到处乱跑。唯独地边沿种植的瓜果类收获倒还不错。 这也许,多年后在双童吸管新厂房屋顶空中生态园,建设的果树浓荫,瓜果累累,满园飘香,务农生活时所练就的一种服土结晶吧!
五,起色
1985年初,楼仲平发觉自已走养殖业之路行不通,便跟同村邻居去背包送货到火车上。客户先到小商品市场釆购物品,然后用麻袋打包,通过关系,把麻袋包裹送到火车上,再坐火车几天几夜到达目的地,把麻袋包裹送到当地商贩店里。短短两年时间,吃力气饭送包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种义乌物流的萌芽,让楼仲平学会了自已开发线路,带着父亲一起做。先后开劈了南昌,娄底,柳州,南宁,北海等城市的线路,赚了不少钱。后来因义乌联托运陆续开办而停止。
到了1988年底,楼仲平婚姻鸿运来了,经姨妈介绍,讨了个老婆。成家后,夫妻俩先后到南昌,三明,无锡等地贩运小百货批发。
1991年春节后,楼仲平在篁园市场租了半个摊位。但命运仍然是几经坎坷多舛。 直到1992年4月,经销塑料制品,生意才渐渐起色。不久,一些吸管厂家,见他生意好,就把产品送过来,让其代销。他的摊位逐渐成了市场里吸管销量最大的代理商。
到了年底,一个吸管厂的老板找到楼仲平,他说要去做假发生意,想把吸管机器便宜卖掉。楼仲平心想自已在销售上有优势,当即花五万块钱买了这套旧机器,并到福田乡寺后盛村里租了两间民屋,开办了一家吸管厂,从此开启了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前店后厂”模式的人生创业历程。
六,成长
几年下来, 楼仲平吸管生意做得不错,规模持续扩大,于1997年讱,搬迁到新地方,成立了“义乌市稠州塑胶吸管厂”。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资金积累,吸管行业已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的楼仲平。到2000年7月3日,成立了“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年后的11月份,公司在北苑路3号,建起了15亩地的厂房,并实行整体搬迁。
一根吸管,到底能干什么?在许多人看来,吸管产业,是个低技术,低门楷,低单价,低利润的边缘产业,赚不了多少钱。
但义乌人,偏偏崇向以小积多。以小博大。楼仲平看到市场里有人办厂做牙签生意,一支小小的牙签,一年下来,能做成几十万,上百万生意,我做的一根吸管,其用场比牙签要大很多,不能因为它小,难做,而放弃“小”的产品。只要有信念,有智慧,有创新,依然能夠做到全球吸管产业链的顶端。
七,创新
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延续力。吸管不应该只能喝饮料的依附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一根吸管虽然只能卖到几厘钱,成不了时尚产品,如何让儿童和女性群体,在感观上喜欢它,成为打开吸管全新认知的关键钥匙。要想带来企业价值的创造,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双童吸管通过创意征集,信息筛选,专利设计,模具开发,产品创新,包装设计等环节,开展了与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浙师大等高校开展吸管创意合作。
从2004年开始,至今有发明专利将近有200多项。占全球吸管行业有效专利和营销量一大半的双丰收,成为双童主题众多案倒进入国家案例库的著名企业之一。
其可食用,环保,美观的吸管产品,更是举世无双。
楼仲平有句让人深思的名言:“双童最大的风险,是无序的扩张。”
双童最有益的经验,就是做好做强。
八,坚守
正当他的双童吸管事业蒸蒸日上时,房地产开发高利润赚钱行业如日中天,诱惑力喜人。有人劝他也去分一瓢羹。楼仲平回想自已一路走来,所遇到过的坎坎坷坷,都是因为太过于赶时尚心高眼热而跌倒。市场上许多微利经营的老板,始终不为所动,热烙于自已优势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日子过得安安稳稳,财富如聚沙成塔,亦不失为一种长久成长之计。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小博大,居六出四,是楼仲平办企业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不盲目而无序的扩张,是自已多年从商经验和教训,唯独做好做强双童吸管,才是一个中小企业家的立足之本。
从1994年进入吸管行业开始,楼仲平用30年时间,一根利润仅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0%,2024年销售额达2.4亿元,并垄断了全球吸管1/4的市场和2/3的专利。
厂房大了,生意多了,自已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毕竟自已只读了一年初中的文化水平,所有的管理知识都是创业期间后天积累的,不想办法充电,会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九,飞跃
2008年春,楼仲平参加了一期中小企业家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无意间接触了德鲁克管理思想,他象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精神食粮,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管理,使命,责,实验》等经典著作,将西方管理科学与中国商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方法论。这种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循环,使双童吸管,从家庭作坊式,成长为现代化行业头部企业的飞跃。
楼仲平将德鲁克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双童的企业管理,提出自主制创业裂变机制,他创办学习班,要求中高层管理团队共同学习德鲁克思想,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经典著作提炼成PPT课件,作为团队必学资料。这种实践与管理,使双童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跨越,实现了成为全球吸管行业的隐形冠军。
楼仲平《穿越周期韧性成长》专题讲座中,强调韧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拒绝短期利益诱惑,不追逐美国大单,主动转向互联网链接全球分散的小客户,建立更健康的客户结构。这种长期主义思维使双童在近二年的全球经济波动中充分展现出非凡的韧性。
楼仲平创新性管理方法,还体现在精益制造与柔性生产体系上。双童在2004年就全面引入日本精益管理理念,建立应小客户和小订单的柔性制造体系管理。2000多页的标准化制度文件,三星级标准清洁厂房,员工每周10小时学习制度,员工宿舍三星级标准建设,利润增长部分按比例与员工分享,建立创业裂变机制,鼓励内部创新。
除此之外,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双童吸管主导制定系列中国轻工业标准,国家标准,1S0国际标准。将义乌行业话语权,义乌标准推上国际舞台。
受日本商业生态系统启发,楼仲平实践利他经营方式。2004年投入6000万元,建设行政楼,厂房环保设施,雨水收集系统,满足大部分工业和绿化用水循环利用需求。
楼仲平对经营哲学与战略决策也很有研究。通过选择高门槛市场(欧盟),打破路径依赖,将欧盟的严苛环保标准,转化为竞争优势。颠覆传统盈利模式,从薄利多销,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如开发抗腐蚀吸管,医疗输注耗材等细分领域进军,单品利润显著提升。
建立阶梯式预孵化机制,将可食级染色工艺创新切割为弹性试验流程,通过供应链跨领域合作,实现技术闭环。
在领导力与人才培养,以及危机应对与全球化布局,楼仲平似乎从一个粗放型低级管理者转变为高级学者型领导风格,地地道道地成长为全球隐形冠军者和名符其实的吸管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