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2岁老人肠子被“卡”住险坏死,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专家成功“补洞”!
92岁的何爷爷(化名)身体一向硬朗,平日里闲不住的他总是抢着干农活。多年前,他就发现自己右侧大腿根部有个鼓包,站着干活时特别明显,躺下或者用手按一下又能回去,不痛不痒不影响日常生活,何爷爷便没当回事。
一周前,何爷爷突然发现这个鼓包回不去了,还伴随着腹胀呕吐的症状,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将老人送至义乌市中心医院。
完善检查后,何爷爷被诊断为“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嵌顿的疝内容物为小肠,造成了肠梗阻,且腹腔内有积液,不排除肠管坏死可能性。
“如果不及时处理,被卡住的小肠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血运障碍、坏死、穿孔,进而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建峰解释道,疝嵌顿通俗来说就是“肠子被卡住了”,这是腹股沟疝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嵌顿的肠管无法回纳,坏死、穿孔的风险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急剧增加。
何爷爷的病情已经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过紧急的术前评估和充分沟通,陈建峰团队为何爷爷进行了腹腔镜下疝嵌顿松解回纳、疝囊高位结扎术。
“约有5cm的小肠嵌顿,回复的肠管刚开始色泽略暗,后来逐渐变得红润。”术中,手术团队发现何爷爷腹腔内小肠肠管扩张、充血水肿,在小心翼翼地将被卡压的肠管拉回腹腔后,团队仔细观察其血运情况,幸运的是,被卡住的小肠没有出现明显坏死和穿孔现象,不需要进行肠切除。
确定肠管功能正常后,团队继续进行了疝环口的连续缝合、打结,并小心吸除了腹腔内的积液,在仔细检查无出血后完成最终缝合。历时半小时,手术迅速、成功地完成了。
在胃肠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何爷爷恢复良好,腹胀、呕吐等症状消失,并顺利排气排便,术后一周便达到了出院标准。
“老人这么大年纪了,可不能再由着他的性子去干活,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再累到了!另外上厕所也要注意,不能太用力了……”出院前,医生反复和何爷爷的家人嘱咐着。
疝气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5%
但很多人都和何爷爷一样
认为不痛不痒没必要处理
最终导致嵌顿、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老年人是腹股沟疝的高发人群,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密切相关。”陈建峰表示,老年人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便秘等慢性疾病,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都会导致腹腔压力增高;此外,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强度降低,腹腔内脏器容易通过腹壁缺损突出形成疝。
早期的疝气往往不痛不痒,但可能会带来下腹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疲劳乏力等症状。最大的风险是疝气发生嵌顿(卡住)并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疝气千万不能拖,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
陈建峰强调,一旦发生嵌顿,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疝气如同衣服上的洞,不会自行愈合,只会越破越大,随着疝块逐渐增大,不仅会加重病情,治疗难度和手术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对于有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这些会增加腹压的疾病,同时避免重体力劳动、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一旦发现腹壁(包括腹股沟区,大腿根部)有不明原因的鼓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