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安平绘画《鸡鸣山探月》
绘画《鸡鸣山探月》题跋对联:
鸡鸣山重修楼可揽天下,孝子氏新佳话通说古今。
注:
1、鸡鸣山:地处浙江义乌城内,属大盘山余脉分支,海拔123.6米,主峰突兀于田野之中,濒临义乌江。
2、孝子氏:据《[万历]义乌县志》载:“秦颜孝子氏,事亲孝,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
首先,祝大家中秋节快乐!祝祖国万岁!
在中秋日今天,我又反复翻看了前些年以义乌地域文化为母题创作的绘画《鸡鸣山探月》及题跋对联作品,心生无限感慨。作品试图通过水墨意象与文化叙事,铺展义乌“山水形胜+人文精神”的深沉肌理与时代活力,是一次书画交融、人文与自然互文的实践。目前画作尚未完全定稿,为此,我从创作解析、空间不足与收尾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让地域文化从“符号点题”升华为“精神共鸣”。
一、原作解析:书画互文中的地域文化编码
(一)绘画:水墨写意中的山水人文
画作以水墨为媒介,构建鸡鸣山的月夜图景。笔墨间,远山层叠如淡墨晕染的云霭,取传统山水“高远”之势;近峰通过皴擦点染,凸显岩石肌理与林木葱茏,融“平远”之韵。楼阁立于山畔,线条简劲而不失文人画的雅致,与朦胧山色形成虚实对照——既具“可游可居”的古典意境,又以“探月”主题注入诗意想象:空中圆月如环,似将天地灵气收于一卷,让自然山水承载起人文情思。
这种笔墨处理,既可见书法线条的书法性、墨色层次把控的功底,更以写意精神勾连历史与当下:鸡鸣山作为义乌城标,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文化母题。画中雾气氤氲的山峦、静穆的楼阁,恰是当代人对乡土记忆的诗意重构,于黑白灰的墨韵中,完成对“家乡山水”的精神溯源。
(二)对联:史志文脉里的家国情怀
题跋对联“鸡鸣山重修楼可揽天下,孝子氏新佳话通说古今。”以工整对仗激活地方史志的当代价值:上联聚焦“鸡鸣山重修楼”,“揽天下”三字突破空间局限——既写楼阁凭栏可观山川形胜,更喻义乌人在时代潮头“胸怀天下”的格局;下联回溯《万历义乌县志》中“秦颜孝子氏(乌伤得名典故)”的古事,“通说古今”串联千年孝义传统与当代精神文明,让“乌伤故事”从尘封史料变为可感、可传的文化基因。
对联与绘画形成互释关系:画中鸡鸣山是物理空间,联中“揽天下”是精神空间;画里楼阁是物质遗存,联中“新佳话”是文化再生。二者共同完成对义乌“山水形胜+人文精神”双重基因的艺术编码,让地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跃然纸上。
(三)创作初心:乡土根脉与时代精神的交响
我以本地人视角介入创作,让书画成为乡土文化的“活化载体”:书法研究的笔墨素养,赋予绘画以文人风骨;对家乡史志的深耕,让艺术表达锚定文化根脉。在“探月”的诗意与“孝子”的古意中,作品既延续了中国文人“寄情山水、托志人文”的传统,又注入“立足故土、观照时代”的新质。当鸡鸣山的墨韵与孝子的故事通过书画对话,地域文化便超越了地域本身,成为当代人理解历史、锚定身份、展望未来的精神纽带。这种“以艺载道”的实践,正是让古老传说在笔墨中苏醒、让山水灵韵在当代焕发生机的生动注脚。
《鸡鸣山探月》及题联是笔墨技法与文化认知的双重修炼,更是艺术个性与地域精神的深度共鸣。它证明真正的艺术创作,既能以传统文人画的意境打动人心,又能以在地文化的深度引发共鸣,在“守正”与“创新”间,为时代留下兼具审美价值与文化厚度的精神印记。
二、画作收官方向:从“单点精彩”到“系统共鸣”
原作从艺术完整性、符号精准度等维度看,仍有提升空间,重点优化以下方面:
绘画创作需强化意象连贯与细节张力。当前画面中,月亮、楼阁、山峦等元素分布偏“物理罗列”,“探月”主题的动线(人与月、建筑与山水的互动)未形成视觉闭环,观者难以快速捕捉“探”的行为逻辑,主题感染力被削弱。此外,画面笔墨层次稍显“平面化”,近山、中景、远山的质感趋同(如树木多为“墨块堆叠”,缺乏乔木、灌木形态差异;山石皴法单一),未能鲜明表达如雄浑、空灵、幽邃的“山水精神”气质。
整体叙事需增强地域与时代互文。当前画面中,地域元素稍显“隐晦化”,义乌作为“乌伤故地”“商贸名城”,仅靠“鸡鸣山”“孝子典故”点题,缺乏更具辨识度的符号(如义乌江波光、商帮遗存、现代建筑剪影等),易让“乡土根脉”的表达停留在“泛江南意象”,削弱在地性共鸣。
《鸡鸣山探月》及题联的创作,本质是通过艺术语言激活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其价值不仅在于笔墨技法的呈现,更在于以“鸡鸣山”为地理坐标、“孝子典故”为精神纽带,将义乌的“历史厚度”(乌伤得名、文人传统)与“时代活力”(商贸精神、天下格局)编织为可感的文化符号。
笔墨当随时代,意象通贯古今。今后,我将在元素呼应的精密性、形式风格的统一性、文化符号的穿透性上进一步优化,让鸡鸣山不仅是义乌的山水,更是当代人精神原乡的艺术镜像。
2025年10月6日(农历中秋)

作者简介
赵安平,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